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既然我们改变不了(3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篇一

我们做老师的不少人都会有个通病,那就是总想去改变学生,理由很简单——“我这么做是为你好!”因此,为了这个简单的理由,想尽了一切办法,对那些表现不怎么好的学生采用了种种的法子——骂、批评、罚、找家长、谈心、写检讨、罚抄等等。可是结果怎样呢?学生要么口服心不服,要么与你作对,要么自我放弃。我们的初衷——“改变学生”并没有实现,教育的效果没有体现出来。最后,我们便得出结论:“这学生没有办法教!”这结论也就导致了我们许多时候做出错误的行为——放弃这些所谓没有办法教的学生,使这些学生真的越来越差,甚至最终发展成为双差生。

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我们所做的一切的时候,我们能否发现问题症结的所在呢?当我们努力试图改变学生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试图去改变一下自己呢?难道我们的教育方式就没有一点问题吗?当我们首先来改变一下自己的时候,也许奇迹就会发生,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的。

我在《读者》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花儿与少年》,文中的“逃学鬼”是一个令许多老师头痛的学生,老师们、同学们都很反感他,就连他在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对别人穿的新鞋子如何羡慕”,都要被老师批评为“暴露了什么思想”。可他所在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刘老师却不同,用欣赏鼓励的方法对待他,最终使他考上了中学、大学,后来成为大学教授。试想,假如刘老师也和其他老师那样去嫌弃他,刘老师没有改变自己,这个“逃学鬼”也许永远逃学鬼了,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也许成为一个犯罪分子也不出奇。

对于学生的问题,我们真的更多的时候应该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思想,不能总认死理——“我必须改变你”,这样只能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让自己和学生之间伤了感情,使工作无法继续下去,使原本还算可以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不像样子,一个差生就这样人为地制造了出来。

我们要改变自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做到宽容、耐心、欣赏就可以了。“宽容”,容许他们犯小错误;“耐心”,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工出细活儿;“欣赏”,多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优点,别总盯着人家的缺点。当我们做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学生越来越可爱,越来越有出息。

我们要改变自己,摆正心态与自身的位置也很重要。因为我们是在和“人”打交道,我们和学生是平等相处的,我们得处理好人际关系呀,我们对学生的宽容、耐心、欣赏、鼓励,这种种的行为也是对学生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说到底,也是老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为什么我们总要端老师的架子,一幅高高在上、动辄对学生进行说教的面孔?当我们摆正心态、摆对自己的位置时,我们的心就豁然开朗了,我们就会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收到预期的良好教育效果。

我想,我们时刻应该记住一句话:“当我们不能改变学生时,我们能否改变一下自己呢?”改变自己,想必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篇二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

为了生活问路收费的老妈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高二年级 李华丽 教材依据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第六课的第一框题,重点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本框题分为两目,第一目从实践的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方面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设计思路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把握哲学智慧不可或却的途径。但学生参加实践、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因此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还有一定难度。我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发

最新既然我们改变不了(3篇)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篇一我们做老师的不少人都会有个通病,那就是总想去改变学生,理由很简单——“我这么做是为你好!”因此,为了这个简单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