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判断《新闻采编规范》的标准(5篇)
判断《新闻采编规范》的标准篇一
1.获取事实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bcd)a.法律原则b.道德原则c.伦理原则d.正当原则
2.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的伦理原则有哪些?(abd)a.无害原则b.知情同意原则d.保守机密原则
3.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abcd)a.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b.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c.不要对采访对象作出道德评判d.不展示不恰当的内容
4.新闻真实与准确的要求有哪些?(abcd)a.保证确有其事,不道听途说b.对所引用的一切资料等都具备确切的来源c.核实关键性事实d.报道若出现失实,及时地更正
5.怎样核实关键性事实?(bcd)b.到达新闻现场,核实新闻来源c.多方求证,核实新闻核心要素d.查找权威资料,核实具体精确事实
6.怎样解释新闻事实?(abc)a.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b.内容表述直截了当,慎用情感性词语c.写作准确具体,减少修饰性词语
7.如何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abc)a.禁止对任何人的歧视b.保持中立,做到利益规避c.平衡呈现各方观点,保持中立
8.怎样做到利益规避?(abcd)a.不接受采访对象的好处,新闻报道不得收取任何费用b.不做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c.要特别注意语言方面的中立d.对新闻事件中的冲突双方,要注意均衡报道
9.直接引语的特点有哪些?(ad)a.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并放在引号内d.具有现场感
10.使用新闻引语需遵循以下哪几点原则?(abd)a.保持真实、准确、完整性b.尽量多用直接引语d.不要“异口同声”
11.引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改动?(abc)a.原话有语病b.表达模糊c.出现方言时
12.直接引语有哪些效果?(abc)a.保持新闻真实感b.增加信息量c.增加趣味性
13.下列哪些引语的使用规范是正确的?(abc)a.尽量不用间接引语b.直接引语应是某人所说的原话,除对语法和句法错误进行必要的纠正之外,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不得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c.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14.使用消息源时,以下哪几点是错误的?(ab)a.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b.完全依赖网络作为消息源
15.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如何选择?(ab)a.选择与本报道最相关的职务b.征询受访者哪个身份更合适
16.通常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匿名消息源?(ab)a.消息源主动提出要匿名b.消息源本身不愿接受采访,记者为了得到关键信息,进行匿名处理
17.理论上,以下哪些是只能作为引述而不作为事实进行叙述的消息来源?(abc)a.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所发布的信息b.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案件记录、情况说明等非正式材料c.权威机构内部文件
18.当对受访者的身份、观点不明确时,记者应该怎么办?(bcd)b.使用其他消息源代替c.再次采访受访者d.不使用
19.在匿名消息源的处理上,记者应注意哪些问题?(abd)a.保留录音、手记等一手材料b.与编辑沟通,得到编辑的指导和同意d.保护匿名消息源
20.制作新闻标题的规范有哪些?(ab)a.准确b.传神
21.下列哪些不是新闻事实组成部分?(cd)c.社论d.编者按
22.以下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权威的消息来源?(abc)a.司法机构、仲裁机构、行政机关、公证机关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b.具有合法地位的政党、国家机构在公文、正式出版物、蓝皮书、白皮书等具有法律效力文件中确认的事实,或其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及其他正式而公开的场合,以该政党、国家机构的名义发表的讲话c.为配合待定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而发表的信息
23.新闻语言的规范有哪些?(abcd)a.新闻语言要简洁、清晰、准确b.要避免使用不熟悉的术语或专业词汇c.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叙述性语言d.把数字转换成普通人易于理解的语言
24.下列哪些媒体是可被援引的权威媒体?(abcd)a.党报党刊b.行业性报刊c.国家通讯社d.电台、电视台
25.微博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bcd)b.消息来源c.生产机制d.行业互动
26.记者新闻微博使用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bc)b.发新闻要再三确认c.发表观点要讲证据
27.采编与经营的“防火墙”原则有哪些?(abcd)a.采编与经营严格分开b.严禁“有偿新闻”c.规范专业性记者的个人投资行为d.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外单位兼职取酬
28.西方发达国家媒体主要采取哪些“编营分离”的措施?(bc)b.发行人制度c.激励—约束机制
29.广播电视新闻的引子与报纸新闻标题有什么不同?(abcd)a.引子应该是完整的句子b.引子应该自成一体c.引子与其他新闻或广告内容分离d.制作人在引子里提出有待回答的问题
30.在批评报道中,如何注意平衡?(abcd)a.记者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b.对报道中受到批评的当事人,给予答辩的机会c.报道语言平实,避免主观d.标题更要紧贴事实,切忌主观色彩
判断《新闻采编规范》的标准篇二
新闻采编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 】新闻活动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 b、李大钊 c、陆定一 d、范长江
3.【 】新闻工作者准确迅速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称为。
a、政治敏感 b、新闻敏感 c、新闻价值 d、新闻线索
4.【 】新闻事业在本质上属于。
a、生产力 b、经济基础 c、政权机关 d、意识形态
5.【 】福克斯广播公司属 所有。
a、时代华纳 b、维亚康姆 c、贝塔斯曼 d、新闻集团
6.【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
a、坚持党性原则 b、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c、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d、坚持政治家办报
7.【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 功能。
a、监测环境 b、社会调节 c、社会控制 d、社会制衡
8.【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c、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
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每天使用 种语言进行广播。
a、17 b、38 c、43 d、63
10.【 】“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一种。
a、正面宣传 b、鼓动性宣传 c、片面性宣传 d、指导性宣传
11.【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 b、邵飘萍 c、黄远生 d、邹韬奋
12.【 】在我国,新闻真实性的完整含义,应该理解为。
a、事实为政治服务 b、本质真实 c、现象真实 d、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一致
13.【 】在当代信息社会,通常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包括。
a、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
b、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
c、报纸、广播、电视、摄影、通讯社
d、报纸、广播、通讯社、特稿供应社、电视
14.【 】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日报是。
a、《热血日报》 b、《人民日报》 c、《新华日报》 d、《解放日报》
15.【 】1947年在解放区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报纸是。
a、《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群众日报》 d、《晋绥日报》
16.【 】新闻机构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是。
a、进行政治宣传 b、服务社会生活 c、提供文化娱乐 d、传播新闻信息
17.【 】新华通讯社是。
a、政党通讯社 b、国家通讯社 c、商业通讯社 d、民间通讯社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新闻改革是在 年。
a、1942 b、1948 c、1950 d、1956
一、选择题答案(每题2分,共36分)2 3 4 5 6 7 8 9
a c b d d a b a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d a a d d b a
二、名词解释
1、新闻侮辱行为
新闻侮辱行为是指新闻作
最新判断《新闻采编规范》的标准(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