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八篇)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篇一
1、 积累字词,掌握文学常识。
2、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法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
小结: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瘫痪 暴怒 沉寂 捶打 憔悴 央求 诀别
2、简介作者: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出处:《史铁生作品集》 文体:散文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明确:文中怀念的是“母亲”。两次写到秋天。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第二次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5、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明确: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引导,追问,学生圈点勾画,思考回答。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篇二
秋天的怀念
菊花
儿子 好好儿活 母亲
瘫痪 肝癌
砸 扑
摔 躲
捶 忍
乐观 伟大
自信 无私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篇三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②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4、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烧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1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谁愿意说说你的母亲?(生各抒己见)
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妈妈对你们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再次来感受博大的母爱吧!
师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看到文章的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生可能说出的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3、他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
二、初度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明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通过读课文你感受到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心体贴儿子、坚强乐观)
三、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找一找。
这篇文章老师读后深受感动,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并于小组讨论为什么受感动。
2、说一说。
(1)师:我看有些同学已经划好了,谁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生: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得地方偷偷的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得看着我。”从这些句子中我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宽容和关怀。
生:母亲默默的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我体会到了深深的母爱。
生: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病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得睡不了觉。
(2)师:母亲为什么没让我知道她得病?
生:不想给儿子在增添痛苦。
师:母亲都忍受着什么痛苦?
生:母亲重病缠身,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面对风华正茂的瘫痪儿子,又默默地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这位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和无私啊!
生: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的絮絮叨叨地说着。
师:在我答应母亲看菊花时,母亲什么表情?
生:喜出望外,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絮絮叨叨。
师: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母亲非常高兴,因为我答应看菊花,说明我对生活还有希望,还有信心。
生:母亲知道自己病重,他想最后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让儿子树立起对生活的勇气,儿子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快乐啊!
生:他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
生:母亲临终前,仍然惦记我和妹妹,我们是他心中唯一的牵挂。
(3)师:这些句子震得令人好感动啊!体现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的爱,从这些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
生:儿子爱母亲。
生:儿子对母亲有一种愧疚之情。
生:儿子深切地怀念母亲。
师:原来的母爱儿子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了什么?
生: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我那未成年的女儿……”
师:母亲还想说什么?
生:你们俩在一块要好好活。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师:这篇课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好吗?
2、师:母亲带着女儿的牵挂走了,我想儿子一定有许多话要对母亲说。
清明节到了,他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生答。
五、师:同学们说得太感人了!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答。
师:你们说得真好!课后把你们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书信的形式写出来好吗?
最后,让我们大声把这首歌词读出来,献给我们的妈妈好吗?
出示歌词《烛光里的妈妈》。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母亲爱
我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篇四
1、理解品味伟大无私的母爱。
2、品味理解作者对母亲的复杂丰富的情感。
3、 理解鉴赏标题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味文中丰富深沉的思想情感,并能做简要分析。
能够用文字全面、深刻、准确地分析文中的思想情感。
要注重教学的整体性,要尽可能减少频繁琐碎的问答,减少短暂肤浅的讨论。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xx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时年22岁。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时年28岁。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20xx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死后把绝大部分的器官捐献了出去,令人感动。[8]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深圳中学生杨林在他的文章的鼓励下,走出来车祸带来的阴影,以《生命的硬度》夺得了一个全国作文大奖。
本文发表于1981年,时年30岁!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1、考虑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记叙要素,梳理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概括文章的能力。)
(可以首先简要研讨本文情节发生的季节,及在文中的依据。
是秋季:北归的雁阵,树叶飘落,北海的菊花开了。)
在一个秋天,我因为瘫痪而暴怒无常,后来我终于同意母亲推我去北海看花,但母亲出门却再也没有回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花,我们兄妹都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活儿”
2、阅读全文,说说都表现了作者哪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并做简要分析。
① 有
最新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