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简版(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简版篇一

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爱国注意情感

四、教学重点:

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五、教学难点:

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六、教学工具: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本章课程的引入:

结合课本16页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可见课本16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

(1)、各种运动: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

(2)、机械运动的定义:一个物理相对别的物理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3)、参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参照物,叫参考系教学过程:以课本所介绍的电梯运动为例来说明选择参考系的必要性并强调:对于同一运动,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可能会不同的。

(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

教学过程1:学生讨论以下题目:

例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参考系的连线运动;

c、参考系必须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答案:d

教师评析: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在具体问题上,一般以对运动的描述简单方便作为基本原则,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教学过程2:强化训练:

例2、某同学坐火车郊游,当火车开动以后他一直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杂志,当他忽然抬头向车外望去,看见路旁的建筑物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画线的三种运动情况分别是以什么为参考系?

答案:地面、车厢、火车

例3、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若以地面为参考第,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运动快慢相同。

答案:d

2、空间位置的描述

教学过程1:通过两个例子的讨论:一是向陌生人说明你在龙岩三中的位置,二是课本中所例举的汽车位置的描述例子,让学生自已归纳总结得出确定空间位置的步骤

(1)、选择大家做熟悉的标志作为参考

(2)、说明在该标志的那个方向

(3)、距离多少

师:在物理学中,借助于数学方法,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2:举课本14页及15页中的两个例子,说明如何利用一维和二维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教学过程3:学生讨论以下题目:一辆汽车由校门向东行驶,要描述汽车的位置,应建立怎样的坐标系?

答案:应建立一维坐标系,以校门为原点,正东方向为正方向,以1米(或其它单位长度)为单位长度建立坐标系。

教师评析:建什么样的坐标系,关键是看物体运动轨迹的形状:如果是直线则建立一维坐标系,如果是平面上的曲线,则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是立体的曲线,则建立三维坐标系。建立坐标系时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如:要描述做飞行表演的飞机的位置变化,则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教学过程4:知识延伸:用钟表的时针指向几点来确定空间位置的方法,也是实际应用时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3、时间的描述

教学过程1:以课本16页中“神舟”5号飞船飞行的部分重要时刻表为例(黑板上画出),同学生一起讨论得出以下几点:

(1)、区分时间与时刻: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一点;时间间隔指的是两个时刻的间隔,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一段线段。

(2)、时间的单位:s、min、h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简版篇二

1、使学生认识物理学概况,了解物理学的研究范围。知道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3、激发、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学习方法

物体重心的确定。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科学实验的方法素质。

实验法、阅读教学法、归纳法

投影仪、投影片、砖(三块)、泡沫塑料、瓦、四个生鸡蛋、金属屏蔽罩、感应起电机机、小鸟

教学过程

讲解、设问: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的物理知识,高中物理会有哪些新的内容

和要求,我们怎样来学好高中物理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便会知道。

1、演示实验

【教师活动】

①。板书课题

②。投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③。分别介绍、指导演示几个小实验:

鸡蛋开砖

高压电火花下的小鸟

【学生活动】

两个学生上台亲自做实验,其余学生观察

④问:怎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2、物理学的研究范围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教师活动】

①板书

②巡回指导

③投影思考题:

⑴物理学有哪几个分支学科?

⑵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从时间尺度上看从_____秒到_____秒,共跨越_____个数量级;从空间尺度上看从_____米到_____米,共跨越_____个数量级

⑶你知道当今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吗?

总结并板书

3、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它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被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师活动】

①板书

②巡回指导

③投影思考题:

⑴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交叉产生了哪些交叉学科?

⑵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你能举例说明吗?

⑶试结合实例说明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④引导总结

4、怎样学好高中物理

⑴重视观察和实验

⑵重在理解

⑶学会应用知识

⑷做好练习

【教师活动】

①板书

②巡回指导

③投影要点:

④讲解并提出具体要求

⑤组织讨论后提问

【学生活动】

①听讲记录

②分组讨论

③表态发言

后记:

①本节课的最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好几个演示实验是关键②少讲思想准备,明确具体要求更有效

5、有趣性。仅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1)远处崩山,轰隆隆的声音足以让窗户振颤,甚至把酒杯震碎。一次海上大风暴来临之前,曾使一船乘客竟毫无外伤地死去,解剖结果发现均为心脏破裂——这是声波惹的祸!

2)小实验。将收音机调准某电台,正常播音,用一铁盒罩住收音机,声音机小,拿离铁盒,声音又恢复原来音量——电磁屏蔽现象。

3)小实验。做教材p151页用漏斗吹乒乓球实验。实验前让学生猜测实验结果,结果大多猜想与实验结果不符——飞机之所以会飞的原理。

4)小实验。电子在磁场中的偏转,用蹄形磁铁靠近阴极射线管,会发现电子束发生偏转好像一把无形的“手”在操纵——磁场力的作用。

在现代大型魔术中,声、光、电的巧妙应用,会产生出神入化的效果——物理真奇妙!

物理学是如此有趣,如此有用,当然应当学好高中物理。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愿意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产生了较稳定的学习兴趣—志趣。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成长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经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效。

2、掌握学习策略,善于整体把握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学习支前,先从整体、宏观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方法、结构和思路、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再从局部、细节入手,掌握各自知识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应用,在应用中内化、感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建立多节点相连的知识网络。最后在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学习过程,对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如“绪言”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先粗读课本,从封面、插图、目录到各章内容、安排题例等,整体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内容,是如何安排的。然后再说“绪言”的内容,我们仍然是先找出“绪言”分几部分,每部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该核心问题举了哪些例子等,最后希望同学们通过绪言的学习达到如下公识: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学好高中物理;学好物理有法可依。

3、掌握学习方法,用功到具体方可见成效

物理学习同其他知识学习一样,大的方面,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再复习巩固、再练习深化提高等环节。小的方面,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和做好每一道题。对教材内容,第一遍读时要细、慢、思、记。认真

2023年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简版(7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简版篇一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