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好人好事事迹(五篇)
村里好人好事事迹篇一
十多年来,用自己助人为乐的爱心精心呵护着每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留守学生和家庭贫困的学生,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无私关怀。
主动与一年级二班的和两位留守学生联系,做起了他们的“爱心爸爸”。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做游戏,远离父母,享受父母的关心和疼爱。放学后给他们补习功课检查作业,牺牲双休日到他们家中家访,了解他们家庭情况,与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商量教育方法。
他还先后与20多名家庭贫困学生结对帮扶。生活过得十分节俭,可是逢年过节,总要给他的“孩子”们买衣服、礼物,为的就是多给这些特殊的孩子一些温暖。孩子们都亲切的喊他“田爸爸”。
他心直口快的热心人,同事相处得很好,平时说话总是笑呵呵的,很和蔼。他不图名不图利,时时刻刻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同事们的眼里,他是典型的大忙人,既要上课,又要搞教学管理。但是学校里有谁要制作课件,第一个想到就是他,因为他不管多忙,都不会拒绝。总是抽夜晚休息的时间在家,无偿地为教师做出所需的课件。学校里有哪位教师要买电脑,他总是利用休息时间,到各个电脑店询价比对,让大家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合适的电脑。学校有谁的要写对联他都会抽时间,按他们的要求义务创作和书写对联。
平时爱钻研电工知识,心灵手巧,技术精湛。平时邻居谁家电灯不亮了,或者家用电器出点小毛病,都请他修理。一个电话,就登门帮助修理。手到擒来,及时排除故障,不收分文。如果缺少点小零件,他会帮你上街去买,连垫付的钱也不用给。
他还十分热心小区公益活动,义务清扫楼道,帮忙照顾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总之,小区里的好人好事都少不了他!”
对于素不相识的人,也充满关爱之情。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小路上散步,迎面走来一位老婆婆,吃力地挑着沉重的废品。看着老婆婆压弯的脊背,艰难地步履,她赶紧上前接过老人肩上的担子,帮老人将废品送到家中。到家后,老婆婆特别激动,并一个劲地夸奖道:你真是一个 “大善人”。他还经常义务为外地人指路、带路。
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的事数不胜数。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乐于助人,他总会说:“趁我还有力气,还会点技术,为大家多做点事情。我觉得人越忙越高兴,为别人多做点事,心里很舒坦。”
村里好人好事事迹篇二
每当我踏进菁菁校园,听那一声声真挚的问候,看那一双双求知的双眸,顿觉一股活力注入心田,一份责任感油然而生。我深深地感到:学校是我的舞台,学生是我的最爱。我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我挚爱的孩子们。
如果说一个好学生是一朵含笑的鲜花,那么后进生则是含苞欲放的花朵。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仅仅欣赏盛开的鲜花,而要多用爱去催开那待放的花朵,改变学生的人生。
原来在我班上有只“烫手的山芋”“捣蛋鬼”——小雷。孩子们老喜欢打他的小报告;老师对他又无可奈何。五洋说:“咱们班是女有小马,男有小雷”,是啊,一个班里有几个这样的捣蛋鬼,无形中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压力。我心里想才上一年级,不能任由他这样放纵下去,他的爸妈长期在外打工,他和爷爷在一起生活,上幼儿园时就是好动惹事,为此爷爷还带他去儿童医院做了检查,证实他并非多动症儿童,身为老师的我唯有和家长配合好才能使他有所改变。
记得十月份的一天是他的生日,刚好那两天过生日的小朋友多,我就想给他们集体过个生日,于是那天下午放学,我急急忙忙到外面买了个蛋糕,开始了我们班的第一个生日会。那天晚上我们集体给他唱生日歌,给他送祝福,他很开心,也很有礼貌的说谢谢,次日他给我带了很多小零食,非要一个一个喂我吃,随后的几天他表现的比以前好了很多,虽然是小小的改观但我心里也是美滋滋的,至少我知道他是“孺子可教也“。然而没过几天他就原形毕露,还是以往那种我行我素的样子,课堂上他的屁股基本上是挨不着凳子。我反复考虑,决定暂时不对他采取“大动作”,先来个“冷处理”。无论他上课怎么调皮,我偏偏不表现出任何的愤怒和厌烦,还不让别的孩子打他的小报告,不想助长他的“调皮气焰”,他越是想引起我的注意我越装作没看见,就这样一只到晚上,他越来越安静,整个晚自习他坐在凳子上一直看着我,他没写作业我也不说他,慢慢的他趴在桌子上,还是那么看着我,看的我心里挺难受的,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快放学的时候,我把他叫到我面前:“子昂,我想和你谈谈“,话音刚落,他哇的一声就哭了,这孩子平时基本上是没有眼泪的,我问他是不是想爸妈了,他哭着点了点头,还哭着说了一大堆从来没给我说过的话,当时我真的是很懊悔,后悔自己实施的“冷处理”……第二天的他比较乖,上语文课竟乖乖的写了大半堂的字,坐的也很端正,我使劲的表扬了他……
现在的他仍然很调皮,但没有了以往的莽撞;现在的他仍然爱管闲事,但大都是帮我在监督同学;现在的他仍然很爱动,但屁股能挨着凳子了…….
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老师一个慈祥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甚至会影响到家长对老师的看法。 上课铃响了,我夹着作业本,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了教室。教室里特别安静,我习惯地把教室扫视了一圈后,笑了笑,说:“同学们,这次作业许多孩子都写的很工整,我非常高兴。告诉同学们,今天老师还发现了一份最满意的作业,他是谁的呢?”不待我讲完,同学们就一下子把目光投到语文课代表郭赛雅身上。我再一次停顿了一下,激动地大声宣布:“王!虽然这次作业中还有两个小失误,但老师相信这份作业是他最努力,也是他最优秀的。”从孩子们的眼神和小声的嘀咕中,我看出了他们心中的疑惑。于是我翻开作业本,把上面的红对勾和优展示在同学们面前,“请同学们用掌声向小王表示祝贺!”我带头鼓起了掌,随即,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要知道,这个“优”对于小王来说可是“放卫星”的大事了。他是一个唇裂孩子,由于做过缝合手术,所以他口齿不清。家长也反应他的拼音知识是“零”,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差,特胆小,喜欢哭。刚入学时,因为我说上课期间不许上厕所,他竟憋得尿裤子也没敢跟我说上厕所;课堂作业邋邋遢遢,在接下来的几周中,我也真正领教了他的作业铅笔描红笔画不到位,拼音格里的拼音更是“上天入地”,田字格写字歪歪斜斜,一个田字格只能装下他半个字,作业中错字连篇。我很快就熟悉了他的“王氏字体”,不用看名字,就能一下认出。他的书写问题和胆小成了我和他家人的头疼事,有一次的家校联系单上他爸爸竟说:“对于他的书写我真是没辙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引导,不对他的书写做强制性的要求,因为我不想让他哭,平时只要我一起高腔他就会眼泪盈眶,他的胆小爱哭正是他缺乏自信的表现。我就想着怎样能树立他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有小老师指导他,这样可以使他的作业完成速度能高一些;在课外鼓励他和大家一起做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上一次的小测验中他把字工工整整的写在了田字格的正中间,虽然还是慢但他写的工整了没那么大了,当我把那份卷子拿给他爸爸看时,他爸爸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去年12月份还被评为“进步之星”,他回家后也骄傲的对爸妈说“我进步了”;胆小的他现在也会跑到我面前向我反应班级问题了……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而老师就是一个点灯人,为孩子点亮很多盏灯,让他们优秀、优雅、完美地长大,同时,又让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点灯人,点亮我们整个家园。
村里好人好事事迹篇三
人生短短数十寒暑。怎样看待人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怎样将刹那化为永恒?雷锋有句话说得好,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种意识就是雷锋精神,它是可以永远流传并作用于物质躯体的永恒动力。
鸭子铺社区有这样一位群众,他叫周林泽,男,生于1969年,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骨子里渗透着与生俱来的真、善、美。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品质,他的爱心与奉献受到人们的传颂。
他是带头致富的先锋。1990年前,他和所有的农民一样,每天过着种地、做木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那时做木工基本上都是斧头、锯子、凿子,没日没夜的干活,只能勉强度日。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复苏,办起了养猪场,由于他勤奋好学,钻研技术,为人诚实,生意日益越做越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全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事业有成后,面对上门借资金、要种苗的,他总是十分热心给予大力帮助扶持。
他是左邻右舍的好兄弟。他对待左邻右舍像春天帮的温暖,时时刻刻把他们的事挂在心上。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跑前跑后、问寒问暖,帮助解决。生活中,谁思想上有了疙瘩,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开。他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自家周边建设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次,邻居家购买饲料需要用钱,他二话没说就把自己要买饲料的钱先给邻居,他老婆抱怨:“你这样,自己家养的猪怎么长?”他说:“人家有困难来找你是对你的信任,有能力就帮一下。”
他是社会的活雷锋。周林泽只要看到有困难或需要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爱。在“5.12”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在长沙市开福区鸭子铺爱心辅助会启动仪式活动中,捐款捐物他总是身先力行,为群众树好样子。周林泽所住的周围,老年人比较多,有时看见哪个老年人拎菜,只要被他看到,他都会帮助老人把菜送到家里。到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时候,他会慰问社区困难的孤寡老人,陪老人们说说话、下下棋、打扫卫生,做一顿饭给老人们吃,也会送上一些慰问品给老人,每当这时,老人们总是拉着他的手说:“这个世上怎么会有你这么好的人呀!谢谢你来看我们呀!”,正是这一句句感动的话,让他更有了坚持下去的决心。大家都夸他是当代的活雷锋。
他是社区文明的传递员。周林泽积极担当文明宣传员,帮助社区干部发放宣传品,带头维护社区公共秩序,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他还积极劝导,当起了文明劝导员。
他是公益活动的带头人。周林泽把8小时外的生活安排得非常充实,他不但自己积极报名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还带动家人、邻居参加。由于鸭子铺社区位于浏阳河畔,所以社区还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划龙舟,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赛。从2019年开始,他成立了龙舟协会,并担任了龙舟协会的会长,每到端午节前,他都会组织人员划龙舟,安排人每天训练,在比赛的当天,还在河岸设镖台,只要龙舟经过,他就让人绑两条香烟在一根长长竹篙上,通过竹篙递给龙舟上的划船手。现在,每年龙舟费用已经达到5万元以上,大部分的费用他都可以得到赞助,但是如果实在活动资金少了,他都会从自己的口袋中掏钱补贴。
周林泽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他把“助人是快乐的”当作一种信念,当作一种心态。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他优秀的品德,是他耐心、温和的心境,是他热情、友善的心态,是他真诚、真挚的善举,他就是我们身边助人为乐的典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脊梁。
是的,周林泽就是这样一个好人,他不计付出和回报,全心全意地为自己的社区做事,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服务,那些点点滴滴助人为乐的“小事”,贯穿着周林泽的日常生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未曾改变。
村里好人好事事迹篇四
在西园小区的院子里你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身体单薄,精神矍铄,手拿一个小铲子不停的清除着墙上的'牛皮癣',他就是西园社区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刘开俊同志。年纪已经有六十多岁了,家庭条件也并不宽裕,可自从他来到西园小区以后,就自觉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维护着小区的墙面和花园卫生,从不计较报酬,义务为居民群众服务。大家都亲切的叫他'刘伯'。
刘伯年轻时是**区牛鼻滩乡小**村支部
村里好人好事事迹(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