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垃圾分类推行现状 我国对垃圾分类的政策(4篇)
我国垃圾分类推行现状 我国对垃圾分类的政策篇一
“政府应当将垃圾不分类的代价明确告知公众。”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博士、北京零废弃发起人毛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如果能明确告知民众不进行垃圾分类会让自己受到伤害,人们就会感受到更多的压力,进而产生更大的行动可能,把垃圾问题当作自己的事情,逐渐固化“我的垃圾我负责”的意识。
“一个人如果得了癌症,一个家庭可能就垮了。”宋国君告诉中新网记者,他所领衔发布的报告想传达的就是,通过努力做好垃圾的前端分类,能够使焚烧厂减少垃圾焚烧量,减少可能患癌的人数,让民众改变生活中处理垃圾的习惯。
今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引导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宋国君建议,生活垃圾要在源头进行强制分类,不分类要被处罚,民众应建立环境友好的意识,使得垃圾分类成为每个人的基本素质。
“此外,还需要一个专门的资金机制,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反复宣传教育,以及给予对厨余垃圾、可回收物进行资源利用的企业一定补贴,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其中。”宋国君说。(汤琪)
公务员考试半月谈栏目推荐:
我国垃圾分类推行现状 我国对垃圾分类的政策篇二
孙敬华的困惑只是当前垃圾分类困局的一个缩影。在自然之友评选出的2016年环保关键词中,“垃圾分类细化”的得票排在第三位,比第四位的“雾霾”更引人关注。
不可否认的是,自2000年北京、上海等地被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后,政府方面不断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倡导和投入。
除了北京,据媒体报道,上海的垃圾分类现已覆盖50
我国垃圾分类推行现状 我国对垃圾分类的政策(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