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人美版(14篇)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人美版篇一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观察研究中发现,启蒙绘本阅读对正常儿童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想通过著名的绘本教学试验,探究绘本教学对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鼓励智障儿童爱上绘本,从而爱上阅读,为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做应有的知识储备。
教学过程
一、 小律动热身活动引入主题
播放小律动《我爱蹦蹦跳》,师生一起跟着做。
低段智力障碍儿童喜欢小律动视频,一放这个视频,学生们就能安静下来。
师:同学们,请听:
2.听声音:beng!
师:是什么?是东西乒乒乓乓跌落的声音?
噢,原来是小青蛙“蹦”到了我们班的大屏幕上!这就是今天解老师要给你们讲的故事《蹦!》
通过听“beng!”的声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二、观察封面、渗透方法
1.给学生呈现绘本封面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封面一般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内容)
生:青蛙
师:对,有青蛙。
师:青蛙最喜欢什么运动啊?
生:跳(蹦)
师小结,青蛙最喜欢的运动就是蹦!
观察力是绘本阅读的重要能力,培养智障儿童对绘本画面的观察习惯非常的重要。通过观察、猜测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示范指读文字
“蹦!”松冈达英文/图,蒲蒲兰译,21世纪出版社。
3.板书课题:蹦!
三、初读绘本、感知绘本内容
逐页出示绘本正文内容,师生共读绘本:
1:翻开封面是扉页
师:看看扉页上有什么?
生:青蛙
师:对,青蛙
师出示青蛙图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青蛙
师领生读词语:青蛙
那,青蛙准备干什么呢?
生:蹦!(跳)
2.翻页出示青蛙蹦的画面
师:蹦!瞧!青蛙蹦得真高呀!
3.翻页出示猫咪画面
师:画面上有什么
生:猫咪(有同学说咪)
师出示三张动物图片,请生找出猫咪的图片后,贴在黑板上,然后师在图片下面板书:猫咪
师领生读词语:猫咪
猫咪准备干什么呢?
4.翻页出示猫咪蹦的画面
猫咪……蹦!
哇,好像听到了喵喵喵的叫声呢!
5.翻页出示小狗的画面
师:画面上有什么?
生:小狗
师出示三张动物图片,请生找出小狗的图片后,请生贴在黑板上,然后师在图片下板书:小狗……
6.翻页出示小狗蹦的画面
小狗……蹦!
哇!同学们看见什么了?
小狗把“蹦”字都踢得乱七八糟了呢!
7.翻页出示小兔子的画面
师:画面上有什么
生:小兔子
师出示二到三张动物图片,请生找出小兔子的图片,请生贴在黑板上,然后师在图片下面板书:
小兔子……
8.翻页出示小兔子蹦的画面
小兔子……蹦!
哇!同学们看见什么了?
小兔子……蹦!多么可爱的小兔子!
同学们看!小动物们蹦的样子多么的可爱啊!
巧妙的运用课件上下翻页,仿佛打开一张张活 动的图片,一页是动物,翻过去就是这个动物“蹦”的画面。伴随着青蛙、猫咪、小狗、小兔子的陆续登场,一静一动的结 构不断重复,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a, b、c三类学生分层次要求,分层次指导,使每位智障儿童在其能力基础上都有所收获。a类学生要求能跟着老师指读绘本,初步理解绘本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b类学生要求能认识小动物,模仿说“蹦!”c类学生要求能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在一静一动的画面中,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
四、细读故事高潮,师生共玩蹦
1.翻页出示:我也……的画面
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蹦一下呀?
师板书:我也……
师示范画面小朋友的姿势后,引导学生做模范画面小朋友的姿势做好。
师:好,我也……蹦!
2.师蹦字音发出的同时翻页到小朋友蹦高的画面。
3.重复播放“我也……蹦!”一静一动的画面,学生分组练习蹦。
通过不断的翻页,各种各样的动物跳起来,激发智障儿童跟着故事的发展参与其中,边读边跟着蹦起来。 让智障儿童在欢快中不知不觉成为故事的主角,从而体验阅读的快乐!
五、回顾故事情节、师生分角色共读共玩“蹦”
1.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故事,分角色带领学生共读共玩“蹦”
2.快下课时,出示青蛙的一步一步蹦远的画面。
引导学生蹦到自己的座位上,和青蛙说“青蛙,再见!”
3.生说完再见后,出示封底:青蛙的背影
青蛙……
蹦
猫咪……
小狗…… 蹦
小兔子……
我也 ……
板书设计
小狗……
蹦
小兔子……
我也……【设计意图】:板书的意义是为了提供视觉提示,帮助学生回忆故事,感知整体结构。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人美版篇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节学科之间的综合课,以美术学科为主。结合音乐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活动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情感体验,透过美术、音乐、文学感受相织的艺术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选择自己的绘画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学习。
教材中的一些学生作业是听听画画的一种呈现方式,听的过程以学习活动的展开为线索,通过听声音——听歌曲——听曲子这三个过程营造美术、文学、音乐学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根据实际绘画能力,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达对艺术的感悟和共鸣。
本课试图构建视觉与听觉之间的通道,潜在地在幼小孩子的心中埋下综合性艺术智慧的种子,将美术 ( 绘画 ) 、音乐 ( 旋律 ) 、文学 ( 歌词 ) 三种艺术,形式的美积淀、渗透到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直觉判断和表现能力。对于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将呈现极大的学习热情,作业表现将呈现异彩缤纷,如教材图例所示。
教学目的
1 、认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
2 、能力: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能用简单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3 、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和表现。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并注意视觉 听觉的协调运动。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l、绘画
播放克莱德曼钢琴曲 ( 乒乓之歌 ) 与儿童歌曲《表情歌》多媒体选段不同旋律与节奏自然衔接的音乐,学生听并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随着音乐做律动。学生可选择—种颜色蘸在手上,在专门的墙壁上或大张纸上随音乐的旋律涂抹作画 ( 画完后,用湿布把手擦干净 ) 。
2 、回味
让学生相互说说在作画时的感受,如:听音乐作画时的心情。手触摸颜料时的感觉,不同的色影碰到—起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速度、力度影响了线条的粗细、长短、转折等的变化 ) 。
学生以尝试表现的方式体验音乐和美术相交融活动的感觉。才会急切地投入到综合学习的活动中来。
二、综合学习活动
1 、 观看课件配乐的抽象、具象图画:优美的歌曲运用平缓的线条,调和色彩来表现。活泼的歌曲运用起伏的线条、对比色彩来表现。
2 、播放贴近儿童生活的歌曲,让学生听一听并随着歌曲齐唱。
3 、请喜欢舞蹈的学生上台挑选彩带或彩球,根据歌曲运用色彩配合律动即兴表演。 4 、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并请学生想象歌词大意。用简单富有感情的语言描绘场景。通过学习活动,激活音乐、文学与美术的感觉联通,明白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 线条来表现。
三、 创作表现
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借助多媒体呈现听觉效果,把流水、下雨、刮风、鸟叫、车鸣、敲击声、运动声。儿童歌曲 ( 《大自然的声音》、《小月亮》的听声音与听曲子听歌词自然而流畅地衔接起来播放,学生倾听。选择印象最深。最愿意表现的绘 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表现工具不限,如用彩笔进行具象表达;用毛笔、水彩、油画棒进行抽象表达。
四、 学习活动评价
自评与互评都参考下列条件:
1 、自己是否对本次学习感兴趣
2 、是否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3 、自己是怎样理解音乐。并能否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听歌曲的感受。
4 、在体验练习及创造时有无注意清洁 ?
5 、是否与同学和睦相处,不发生冲突 ?
6 、能否发现自己或别人在学习以及创造表现的优缺点 ? 还可以怎样表现会更好 ?
五、 学习迁移
出示—些绘画作品,让学生联想到—些曲子或歌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音乐美术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综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画家和小朋友的画再次证明。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用线条来进行造型练习。
2、能够大胆地用线条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3、通过趣味线条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体验用线条来进行造型练习。
教学难点:
能够大胆地用线条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毛线。
学具:彩笔、油画棒、作业本、毛线等。
教学策略:引导、讲解、示范、评价等。
学习策略:讨论、欣赏、练习、评价、感受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初步了解线的丰富性、多变性。
(二)探究交流:
1、在生活以及自然界中我们见到的哪些画面能让你联想到长长的线?(小组交流)然后展示交流结果。
2、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线的图片,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出示课件,配上背景音乐。)
3、出示图片“少女”让学生欣赏线条带来的美感。
4、出示图片让一名学生对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圆点图片进行连线(花),笔不离纸、一笔画成。
5、出示另一张图片,让一名学生上堂进行描线(狮子)。
6、教师示范一笔画成“狼”。
7、我们感受了这么多的线,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表现一下这些美丽的线条呢?
8、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业以及教师带来的优秀学生作业图片。(出示课件,配上背景音乐) 〈三〉尝试练习:
尝试用一条不间断或多条长长的线条来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配上背景音乐)
〈四〉讲评作业:
师生共同评讲作业。
〈五〉拓展延伸:
1、用线来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形象。
2、除了生活中我们能摸得着和看得见的长线以外还有一些线是看不见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比如爱心线等。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认识与感受泥土;
2、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3、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用泥表现生活,塑造形象
掌握团、捏、揉、和、接、插等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器皿、各种不同质地、颜色的土、水、泥(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带来几只瓶子,请小朋友闻一闻是什么味道?你认为这是什么东西? 泥土)-----------揭题
二、辨别:
出示几杯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土:沙土、营养土、黏土、山泥等,请小朋友辨别一下这些泥的区别:
让小朋友出示自己找到的泥土,你的泥土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在找土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闻一闻: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味?(有水,有草的味道。嗅觉是通往情感体验的桥梁) 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黑、棕、土黄、红等,用视觉感受色彩是美术欣赏的要素) 捻一捻:有什么感觉?(软、硬、松散、黏湿,触觉感受培养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三、交流:
泥土有什么用途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交流:种花、种粮食、
做瓷器(china的来历),做工艺品等,从中了解泥土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四、尝试:泥与土有没有区别?(土较硬,泥较软。)用什么样的土可以制成可以造型的泥?(自由发表意见)请几位同学做实验,引导学生区别土质。
实验证明用黏土较好。
五、玩泥: 每位小朋友准备好一块黏土,设法做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体验塑形的 各种方法:捏、搓、团、压、印、揉、拉等。
教学目的:
1、用多种形式表现火车。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
3、通过对火车的了解,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感受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火车的知识,开扩学生的视野。
教学难点:学生用各种方法表现制作火车。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药盒、牙膏盒、饮料瓶、画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1、进教室给学生在黑上写大大美术字,对于我来说很轻松。
学生在下面议论,情不自禁的喊到“火车开啦”
2、老师也很高兴,告诉学生在讲《火车开啦》
老师当火车头让坐的好的学生拿着水彩笔盒在后面跟着自己。
3、学生高兴,激动万分,学生老师一起着火车叫的声音,在教室走一圈,顺便把自己的水彩笔放在黑板的槽中,班里的学生沸腾了,真的很热闹。
4、师生开始讲各种各样的火车。
火车如果按动力方式可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如果按用途来分有客运列车,货运列车和特殊用途列车;还有按轨道方式来分有轻轨列车和重轨列车.
5、学生四人小组商量做什么?画什么?
6、学生作业:
老师巡回辅导
7、展示学生的作业
立体放在前面的`桌上,画帖在黑上。
8、请一个火车头(一个学生)带大家看展览。
教学目标
1、 增强自我情感流露及对事物的好奇心。
2、 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3、初步认识较复杂的平面形,发展对形和色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到操场上去仔细观察有关树和自己、同学的不同变化的影子;
2、教师结合教材实际准备和收集网络上有关影子的资料;
3、教学直观示范作品等;
4、准备一些粉笔或者用水作画。
教学过程
教师带学生到外面操场上,指导学生分小组仔细观察树的影子、别人的、自己小手和其他部位的影子变化;
问题思考:如果把影子给重叠起来又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小组仔细观察树的影子、别人的、自己小手和其他部位的影子变化,边观察边互相说一说。 学生观察与思考,边回答教师的问题。事先把准备要投影的物体、材料摆放在讲台或边上。
一、观赏与启发。
指导学生分小组先进行自由观察,把观察到的感受在小组里说一说。
二、请每个小组同学用自己的小手在太阳光线投射下的不同变化。
三、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用已准备的粉笔或者水进行描绘。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四、看一看重叠后的影子有什么新的不同变化?
五、请你对所描绘的影子展开想象和联想。
六、让学生在的这一活动过程中,根据各自的所看到的、所感所想,进行有趣的描绘,并找到适合表现的方法。
七、教师作简单的作业布置。
1、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个人都要观察、尝试影子变化所带来的兴趣;
2、讨论并说一说对影子的了解和认识;
3、 学生主要观察物体对影子所呈现的不同变化效果; 4
4、 、重点学习、观察影子重叠的变化。
5、学习运用对称的描绘方法进行联想、想象和创意。
6、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创作:
① 用粉笔或者水进行造型;
② 有主题的所感所想,进行 想象、联想、 创作;
7、鼓励学生要有与别人不同的想法,还可以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创作。
8、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习评价要求及标准。要注意每小组要有距离,每小组要选出正、副小组长负责自己的活动。提醒学生作业时注意环境卫生。
八、作业与评价
指导每个小组参观其他小组的作业情况,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简单评价每小组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作简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选一选哪一小组在学习中比较认真,作业效果也比较好。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并把与众不同的作品拍照留作资料。
九、教学拓展
本课教学设计须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对人物形态及变化的关注,通过让学生参与身体造型游戏激发他们的好奇和发现新事物形象的热情。将认识较复杂的平面形和依形想象的基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人美版篇三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人美版(1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