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吟诵之美的心得体会报告 中华吟诵之美的心得体会报告范文(四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中华吟诵之美的心得体会报告一
当年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墙的时候,用了黄金600万两,这样的巨资一半是由国库所拨款,另外一半是由江南的富户摊派的。而江南首富,沈万三认领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费用。
修城所用的砖都是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五省,由20多万工匠烧制。使用五省烧制的城砖3.5亿块,砖的规格长40cm、宽20cm、厚10cm、重约15-20kg。每块砖的侧面都刻有烧砖工匠、提调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烧制时间等字样,以示责任到人,也正因为如此严格的责任制才使600多年前的这座明城墙历经战火依然保留至今。城墙上的字揩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均可见到,刻字方法有阴刻和阳刻,城砖上的字数最多的达69字。南京明城墙中还使用了六朝、南唐旧城砖。
南京城墙的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六朝和南唐以来遗留下来的部分旧城加以整修和扩建,疏浚河道;第二阶段是与凤阳中都并建时期,对旧城垣维修加固,并向北拓宽到江边;第三阶段是集中南京建成,改造聚宝、三山、通济等城门,这时南京城已初显规模;第四阶段开始修建外廓,周长百里,有外城门十八座。
朱元璋于1366年到1386年建造南京城垣,建造的这座城堡打破了传统建筑中轴方位对称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负山绕水,采取沿岗垅之脊筑城;利用天然河湖,挖土方填充城墙形成高城深壕,以实战的需要而建造的。明京城形状似葫芦(又说似芭蕉扇)南北长10千米,东西长5.67千米。数十万人耗时20xx年建的南京城垣,周长33.676千米(今存23.743千米)。南京城墙高14-26m,城基宽14m,上宽4-9m;外层墙上设有雉堞(箭垛)13616个,藏兵洞200多座。除岗丘外,城下部以石灰石条石为础,上部砌城砖,砌砖用蓼草浆、石灰、细沙、桐油拌成的夹浆粘合。明城墙之所以620xx年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使用了这种黏合剂。
城墙的顶部用砖砌成外高内低的斜坡,城墙两边内侧有水槽。女墙每间隔60米,就设一个出挑70cm的石水槽,将城墙上的水排到城内石明洞,再由排水沟将水排出城外。这个排水系统同时也可以将城内地面涝水排出城外。
“内十三,外十八,城门栓子向外插。”这句南京的谚语正好说出了南京的城门数目。南京城十三个城门可以用清朝吴敬梓的歌诀来说:“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达太平,神策金川临钟阜,仪风(定)淮清(凉)到石城”,瓮城有一瓮、二瓮、三瓮;外郭设门18座,由于外廓的城门多是由黄土夯制,民间俗称“土城头”,因此没有保留至今的的外廓城门;但如尧化门、麒麟门、仙鹤门、安德门、江东门等仍旧做为地名使用。
中华门城堡原名叫“聚宝门”,因为正对着城南的聚宝山而得名,1931年因在它的北面修了一条中华路,而更名为“中华门”。这门上的三个字,是蒋介石先生手书的。中华门是内外秦淮河距离最近的地方,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城堡南北长129米,宽118米,占地一万六千五百多平方米,。中华门一城三瓮,它的平面呈一个“目”字型,两侧有二道登城马道,城堡内有27个藏兵洞。
中华门城堡由三个瓮城组成,8.5米高的内城墙将城堡内三座瓮城相连,三道瓮城形成“目”字型封闭格局。城堡的东西两侧,有两条宽11米的登城马道,是战时运送军用物资上城的快道,也是将领驱马直上的通道。马道、内墙使守兵可居高四面向下攻击,令突入之敌无处遁逃。在中华门城堡内,有27个大大小小的藏兵洞,藏兵洞是供士兵休息及摆放一些备战的物资的地方,南面第一道城门的底层两侧各有3个,登城马道下各有7个藏兵洞,第二层还有7个藏兵洞,可以藏兵3000。在从两侧的马道继续走,可以到达第三层平台,明代时第三层上建有镝楼,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它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现为平坦楼台。中华门城堡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每道拱式门都是双扇铁皮包裹的木质大门,洞内设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每道瓮城上正中原原都设有一个小城楼,楼内有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现在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已无存。现在城门洞两侧可以见到从底到顶宽20厘米的石槽就是当年升降千斤闸的长槽。但我们任然可以想象出,在冷兵器时代。敌军攻破城门,涌入城内,城门里的千斤闸就会迅速降落,切断敌人退路,将敌军困在瓮城之中,然后藏兵洞中伏兵四出,或万千齐放,或礌石滚木齐下,歼敌于封死的瓮中,恰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中华门城堡在军事上是古城的一大屏障,对守护南京起着重要作用,西有外秦淮,西南至北为长江,故此门极为重要。1853年太平天国洪秀全率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清军的一次次激战、1920xx年辛亥革命时期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指挥部队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惊心动魄的是抗日战争中的南京保卫战,国民党将领唐生智率领守军84师顶住了日军30多次进攻,与日军展开肉搏战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中华门城堡西面还有沈万三故居。研究古代京城的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可以了解古人生活的都城及建城的思想观念有重要意义。
主题中华吟诵之美的心得体会报告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根,滋养着民族之魂,引领我们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应对各种挑战、天灾人祸以及外来侵略,适应形势的各种变化,创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物质使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出现了无数伟大的人物。
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社会主义大国。21世纪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国。21世纪头一个十年,我国gdp“赶日超美”,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升。今日的中国是东方雄狮,是初升之日。是腾飞的巨龙!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千年文明古国的大国风范。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中华民族广博深厚的精神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洐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维系全体人民的精神纽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正在这种情感上近代历经磨难的中国至今仍屹立在东方,而不是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历代以来,中华民族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怀的仁人志士。宋代“精忠报国”的岳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尔乐”的范仲淹;明代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清代从荷兰殖民地者中誓死守卫,和敌人同归于尽的邓世昌;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用笔作抗战,唤醒民族的鲁迅、老舍等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大批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建设祖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航天之父”“箭之王”钱学森。荣获“20xx年度国家科技最高奖”的师昌绪……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应该从小树立爱国意识,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这些伟人为榜样,努力学习,为祖国更美丽的明天作贡献。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崇礼重德,尊师重道是传统美德。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导我们首先要注重个人的修养,同时培养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国家就会长治久安,人民就能生活幸福,安居乐业。
“百善孝为先”,生活中,我们要尊敬长辈和长辈在一起时,要礼貌,遇见长辈要打招呼;进门出门时要告诉长辈……这些虽然只是一些小事,但这些点滴小事的背后包含的是你对长辈的孝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沉淀让中华文明散发着悠久的韵味,有着闻名于世界的科学技术—四大学科。三大技术,四大发明。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经、史、子、集、书、从书。其中著名的有十三经,《史记》诸子百家,《诗经》等。
先祖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传承这些文化,更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主题中华吟诵之美的心得体会报告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个曾经饱受磨难被受屈辱的国家,一个拥有团结友爱,和睦共处的民族,一个具有5020xx年灿烂文明、历史悠久的文化,有谁不能告诉大家她是谁,我们可以毫无疑问,理直气壮的对大家说,她仍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国,我们一直青睐的母亲——中国。
读《中国历史》犹如倾听动人如弦的歌曲又似沐浴温馨柔和的春光。
当看到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兢兢业业,为我国第一颗氢弹的成功试制和爆炸做出卓越的邓稼先时,我就会情不自禁的赞叹!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有谁可以做到邓爷爷那样,放弃美国的物理博士学位,为了报效祖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经过20xx年的奋斗,发明了原子弹,因此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朋友们是否还记得1983年春,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在国民政府第四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经过极其艰苦的战斗,歼敌1万余人,战士们的团结一致,抱定“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与敌人激战,最终大获全胜。
因为有毛主席思想、邓小平理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爱国的邓稼先、英勇的李宗仁……所以才会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我爱我的祖国她独特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陶醉在她的怀抱里,她像妈妈一样,无法阻挡我对她的爱,无法将我身边夺走,她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离开他我将无法生存,我真的想大声呼喊:“祖国我爱你,是你让我享受到天伦之乐,因此我非常感谢你,我的祖国”。
爱我中华 付贺 600字
主题中华吟诵之美的心得体会报告四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子,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一个好的家风就如同一个人的气质,一个家族的品性一样。在举手投足间,体现出这种习性。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正确的良好的风气和规距,那么就谈不上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到和睦相处。
一个人的成长有没有受到好的家风熏陶,结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有时候有什么样的家风和习惯,往往就会让人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是一个邋遢的人,那么很多人都会厌恶你,而且你给他的印象绝对是差评。当然,如果你是整洁漂亮的人,你会在他心中留下最好的印象。
在我们家,我父母从小就教导我做人要宽容,宽容在我心中了落下了根,当别人无意中踩到了你,应该说一声“没关系”。当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东西,这时你应该付之一笑。在这些小事上,你要学会宽容。每次对别人的宽容,都会使自己和别人感悟更多,感受更多!
古时候慈禧太后在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慈禧太后就勃然大怒,你杀了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怎会不遭人唾弃呢?
我觉得,只要仔细观察和留心一下,我们就能发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只要是能以宽容对待他人的人,一般都是受人们的欢迎的人。而且在人与人交往中,有时难免会有些小摩擦,但是只要是无恶意的,我们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够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我们应该本着“和为贵”的精神,绝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他人考虑,既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又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境。
当然还有一些家族的子弟整天游手好闲,大肆花钱,然而大多数用的都是父母的钱。
有时候,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有人认为,一个人浪费一点不算什么?一个家庭,浪费一点也没有什么,甚至一个工厂浪费一点也不会影响大局。如果世界上的人无时无刻都在浪费,那么也不算什么吗?
现在的许多人常常哀叹中国为什么富不起来。这当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节俭。
小时候,我们都会背诵这样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候,长辈们都用这首诗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浪费粮食,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但是现在的我们都长大了,可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忘记了节俭的意义。
然而在我们家里,看起来一些很小的事,像是水龙头的水“哗哗哗”的流着水,然而在一些人看来,这些水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他们却不知淡水资源的缺少。但是一些山里的贫困孩子,他们能省就省,他们可能经常吃不饱饭,也有可能连学都上不了,所以现在的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有一条就是“尚俭”。它的意思就是崇尚节俭,乐于节俭,甘于节俭,把节俭这件事当做是“甘之如饴”的乐事。我们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然而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对于青少年来讲,则是要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
在一个家中,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在社会中,家风是社会的新面孔;在国家里,家风是整个国家的尊严和传承。所以我们要将好的家风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中华吟诵之美的心得体会报告 中华吟诵之美的心得体会报告范文(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