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佛法实修心得体会报告(八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佛法实修心得体会报告一
精彩看点:
■【禅云飞瀑】
飞瀑深邃,禅云飞起。银瀑右边是一座象山,象鼻吸水,垂耳恭听。左边是一座石狮,石狮俯首,匍匐岸边,一个是文殊菩萨坐骑,一个为普贤菩萨坐骑。所谓吉兽守护,禅云生福。
■【瑶池】 瑶池的水是来自大山中的泉水,池水甘洌,聚流而致,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润肤养颜,益寿延年。
■【廊桥镜湖】
廊桥横跨瑶池,集山水、亭、屋、桥于一体。廊桥左侧建一亭称“怡心亭”;桥上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青山、碧水、廊桥、古树交相辉映。与廊桥相连的是镜湖,远树婀娜, 湖水如镜,风景如画。有“江南九寨”之称。
■【双龙涧】
双龙涧是千佛山景区中视觉效果最佳的瀑布。两股飞瀑, 宛如蛟龙出海,一大一小,一直一曲相映成趣,飞瀑冲击所形成的潭,称“双龙涧”。
■【得福楼】
得福楼位于前往延恩殿的途中,木柱青瓦,飞檐高脊,依山临水,精致玲珑。这里是僧人禅房,也是佛事精舍。高人贵客在此问禅品茗,信众香客在此休憩观景。得福楼雅座片刻,得青山之影,得绿水之韵,得人生之悟,得佛法之福。
■【弥勒山】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天然山体弥勒佛高达300米,自然袈裟,四季更新,堪称世界第一。
这是天下最神奇的大佛。三身俱现:他是庄重威严、功德圆满的报身佛,而显现的是憨态可掬、呵护众生的化身佛,特定情景下又是一尊无相的法身佛。
这是天下最亲民的大佛:慈眉善目,审批绿色袈裟,张开双臂拥抱世人。
这是天下最灵验的大佛:在大佛前已经发生了许许多多不可思议之因缘和奇异天象。
■【延恩殿】
延恩殿劈山而建,离地八米,翼然临溪,气势非凡。殿内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及其迦叶、阿难二弟子,与天然弥勒大佛隔溪相对。释迦摩尼佛以纯金贴身,宝相慈祥庄严。慈目对视天然弥勒大佛, 意喻释迦牟尼给弥勒佛作未来成佛受记。释迦牟尼将佛祖恩泽传授给弥勒佛,这就是延恩殿名字的来由。殿后八座山峰, 恰是天龙八部,日夜守护佛法。
■【放生活动】将被捕获的鱼、鸟等生类放之于山野或池沼之中,使其不受人宰割、烹食,称之为“放生”。放生体现对生命尊严的维护,体现佛门广大慈悲的救度精神,功德至大。
■【晨钟暮鼓】钟与鼓是佛教寺院常用的法器,钟,为寺院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鼓,有羯鼓、鱼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寺院每日晨昏击钟敲鼓,以警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
推荐佛法实修心得体会报告二
1、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2、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3、放开执念,随缘是最好的生活。
4、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6、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7、生命中那些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学会放下。
8、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9、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0、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1、笑看花开,是一种宁静的喜悦;静赏花落,是一份随缘的自在。
12、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4、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15、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6、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7、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1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19、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20、心若安,可步步生莲。
21、时间在变,人也在变。
22、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24、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25、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26、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27、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28、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9、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0、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3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32、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佛经名言。
33、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34、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35、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36、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37、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38、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39、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40、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4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42、心静,才能听见自己的内心。
43、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44、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45、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46、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4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49、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50、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推荐佛法实修心得体会报告三
照壁广场
长40米,高8.6米,它被称为华夏第一壁。照壁面向太湖一面,刻有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所题写的一句诗“湖光万顷净琉璃”,琉璃是佛教七宝之一。(注:佛教七宝为金银、砗磲、玛瑙、红珊瑚、琉璃、琥珀)佛经上说,琉璃世界清净、美好。这句诗把灵山喻为琉璃世界,与三万六千顷的太湖交相辉映。或许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要把照壁设在这里,那我们说我们灵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因为“前有照,后有靠,两边抱”前面可以把三万六千顷的太湖当镜子照,背靠小灵山,左青龙,右白虎,整个地形从远处看犹如一张太师椅一样。凡是风水宝地都蕴含着福气、运气、灵气,为了不让“福气、运气、灵气”外泄,就必须要有一样法物来收气。大照壁就起了一个收气的作用。
照壁面向大佛一面,中间刻有赵朴初老先生所写的一首诗《小灵山》“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朴老曾到印度灵鹫山去游访,看到已没有佛祖在世时在那里讲经说法的繁盛,觉得非常可惜和心酸。在97年时朴老再次来到我们灵山景区,看到建成灵山大佛,修复完千年古刹祥符寺以后,这里香火十分旺盛,又重现了当年灵鹫峰的繁荣,于是兴起题写了这首《小灵山》的诗。
玄奘法师从西天取经回来以后,就在全国各地弘扬佛法,后来到了这里,发现原称为“秦履峰”的地方周围风景秀丽,非常像他曾到过的印度灵鹫山,于是赐名“小灵山”。当地的杭将军舍地出资建了“小灵山寺”,玄奘法师还留他的大弟子辨基在此讲经说法,任第一任方丈。到了北宋年间改为“祥符禅寺”一直延用到现在,在1938年时祥符禅寺被日本人的三光政策彻底毁掉。于1994年开始修复,也在此建造了灵山大佛。在大照壁的两边也可以看到灵山的整个缘起和始末。
五明桥
佛教中“明”是智慧的意思,“五明”就是五种智慧。中间这座桥代表“内明”,是佛教中的精髓,也是最高境界,代表“大彻大悟”。佛经上说菩萨要普渡众生必须广学五明,所以其他“四明”是基础,分别为“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
何为“声明”?我们都知道佛教是从印度流传过来的,最初经文是用梵文写的,要想看懂经书,首先要懂梵文,这就是语言学,像现在我们和外国朋友交流要懂英语、日语、法语等那在佛教称之为“声明”。
那什么又是“因明”呢?如果像现在我在向大家介绍这个景点时,没有条理性,那大家就很难理解和听懂我所讲的内容,那这在西方称为逻辑学,也是佛教所说的“因明”。
“医方明”,大家应该比较能理解,我们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就不能很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学习一些保健知识,懂得一些养身之道以确保自己健康,这在佛教称为“医方明”。
“工巧明”包含的内容很多,指的是所有世俗间的技能,如,电脑,音乐,建筑,绘画等。希望世人能多学一些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人才,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那在佛教中也需要掌握“工巧明”。
在我们学习好这世俗间的文化之后,我们应该化知识为智慧,不断的提高自己,最终获得大智慧,达到内明的境界,也就是不断修炼内心,了解自己,彻悟自己,觉悟人生。
门楼
广场两边种植的是紫竹,我们常说“紫竹林中观自在”意思是说见到紫竹林就如同见到观世音菩萨一样。
广场中间这两棵高大的银杏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们像两个门神一样守护着我们整个景区。在门楼中间写有“灵山胜境”的这块匾额是由朴老所题写的。
在穿过门楼之后,我们不妨再回头看一下,门楼中间也挂有一个匾,上面用梵文写有“灵山胜境”。这块匾是由北大教授,也是我国研究梵文的泰斗人物,季羡林先生所题写的。
推荐佛法实修心得体会报告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20xx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20xx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20xx年了。
设计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20xx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海师堂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20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九曲栈道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我们脚下的九曲栈道是同乐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个台阶,最宽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赏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工艺精妙,可与中国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已经来到大佛脚下,请大家抬起头来仰视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各位游客还可以仔细看看最近才发现的位于大佛心脏部位的小佛头像。
宗教内涵
顺便,我再给大家讲解一下乐山大佛的宗教内涵。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弥勒佛。为什么要造一尊弥勒佛呢?这和唐代崇拜弥勒佛有密切的关系。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上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所以人们自然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全国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弥勒佛像。到了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
推荐佛法实修心得体会报告(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