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夺金后心得体会报告 奥运夺金感悟(2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中国夺金后心得体会报告一
第一期讲述的是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之称的《尚书》。《尚书》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被后世代代传诵,离不开一个人——伏生。
图片
从小读《书》的他深知其中好处,秦起焚书之火,伏生家藏一本《书》。不久战乱,他携妻子带着满满一车书简逃难。路遇兵劫,爱子舍命护书被乱兵杀死;天寒地冻,妻子嚎哭哀求,宁愿受冻也不愿烧《书》取暖。几经辗转,来到家乡的伏生不得已将负载着妻儿性命的《尚书》藏于古宅壁中。颠沛二十年,再寻书时却已残缺大半,只剩二十八篇。耄耋之年的伏生又开始讲学传授,被晁错记录下来,才逐渐成为现在的《尚书》。
为什么《尚书》值得伏生一辈子守护?为什么典籍值得我们传承?从《尚书》中,我们看到周武王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的豪情壮志;也能体味民意即天意,顺民心者得天下这条颠扑不破的历史铁律;我们汲取“满招损,谦受益”的修身之道;也能收获“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样永不随时间流逝褪色的治国之理。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的“大禹定九州”的华夏儿女的自豪与骄傲,是我们能从中找到的连接着每一个人的文化纽带,牵动着每一颗心的民族认同。就如钱宗武所说,“读《书》,知先贤之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又如蒙曼老师所言:“什么是中国?中国不仅是孔子、伏生,还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敦睦九族,协和万邦。”
“典”即规范、典范,传承这种规范才能照亮未来。余秋雨曾说过,一个民族的终极目的。不是军事的国家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典籍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现代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文化基础。它指导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激发蕴藏在骨子里的文化血脉。文化溯源。我们只从何而来;典籍研读,我们知未而来;投注当下,我们知去向何方。
古典是晦涩难懂的,文化是深沉深刻的。但我们必须要挑起承载中华文明的这根大梁,像伏生一般传其书、明其义。除此之外,还要守正创新,守护文化遗产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看穿历史的智慧和创新求变的勇气,让典籍的内核以现代的方式被更多人所接受,进而传承。这也许就是《典籍里的中国》之意义所在。
让我们怀揣着对先贤圣人的崇敬,对华夏文明的热爱,践行君子之道,携一缕古典芬芳驾文化之舟驶向未来!
描写中国夺金后心得体会报告二
今年的年和往年不一样
注定难忘
红灯笼和红十字同时闪亮
注定回望
祝福穿过了那道防护网
连星星都看着黄鹤楼的方向
于是 古琴台《高山流水》清澈
俞伯牙拨动了长江
爷爷说
水来土掩 兵来将挡
有什么可惊慌
奶奶说
需要谁谁上
人人不都有一付肩膀
爹刚强 娘刚强
儿女刚强
不 不需要赴汤蹈火
只要 只要你一个公民的担当
于是 就这样 就这样
村自为战
人自为战
天儿还没亮
战斗已经打响
十四亿人的大部队
九百六十万幅员的大战场
令行禁止一一
这是一群怎样的百姓
雷厉风行一一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武装
脚步匆匆一一逆向
心急如焚一一危亡
手冰凉 血滚烫
一身汗 一层霜
我不上 谁上
去吧
记住家的方向
等你回来
一定是满天霞光
爷爷 奶奶回吧
我早把责任担在肩上
把嘱咐记在心上
把那张全家福装进行囊
哦 家乡 他乡
他乡 家乡……
于是 就这样 就这样
南方 北方
四面八方一一
一条大河浩浩荡荡
于是 就这样 就这样
志愿 志愿
无偿 无偿
百川归海 势不可挡
哦
我多想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用音符为你疗伤
我多想让嫩芽快点生长
让花儿香飘近你的病床
多想 多想
多想 多想……
哦 今天我懂了
每个人的脊梁就是民族脊梁
我明白了
我们的力量一一
就是
一一中国力量!
中国夺金后心得体会报告 奥运夺金感悟(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