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赏析心得体会及收获 读了梁祝的感悟(二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梁祝赏析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二胡曲,就是听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还处在懵懂年岁的我,对这二胡曲嗤之以鼻,是啊,既无《梁祝》的优美音色,又无《夜曲》的深沉典雅,甚至不如流行曲目的旋律明快,很快这首曲和二胡一起被我忘到了脑后。
再次听见二胡,就是数年后的事了……犹记得当时看cctv的节目,具体讲的什么已经记不清了,然片花的伴奏乐器,却是二胡。
时至今日,我仍不知当时那短短几秒钟的二胡曲的出处。曲子初入耳,并无甚感触,幸而节目从始至终那段片花重复了多次,不知不觉,转瞬即逝的曲调仿佛被人拉长,猛然惊醒,却什么都想不起来,唯剩下凄凉。
是的,凄凉。
二胡音色凄凉,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始终坚信这一点……纵然同时二胡名曲的《赛马》曲调欢快,我却始终拒绝接受它,或许是先入为主吧……
后来慢慢知晓了瞎子阿炳的生平,再听《二泉映月》,二胡一起,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孤独寂寞的瞎子,大雪纷飞之时于路边默默的拉着二胡。据说瞎子阿炳一生坎坷,性子却顽强刚直,这或许是《二泉映月》悲恻凄凉之余不乏慷慨激昂的原因吧……
还听说现在流传的《二泉映月》,与阿炳的最高水准相距甚远——录音之时阿炳已经荒废二胡三年了,身子骨也大不如前。身体不好,手劲不够,琴也是临时找的。录音完成之后三个月,穷困潦倒的阿炳病逝,生前所作300余首二胡曲只留下了六首……如此种种,令人扼腕。
另有一位与胡琴相伴左右,须臾不曾离身的人物——《笑傲江湖》中的“潇湘夜雨”莫大先生。
从金庸先生文中描述,莫大先生所奏胡琴当是拉弦一类,说是二胡,也不为错。金庸笔下的莫大先生形容猥琐,性格孤僻,素不为人所喜。小说中如此,现实中也一样。在许多人看来,“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徒负衡山掌门之名和一身高强剑术,行事却畏首畏尾:他不屑向权势屈服,却也不愿公然为敌;他可以在黑夜荒郊杀死费彬,却没能在大庭广众中助刘正风抗暴;他要证实令狐冲的品行,便在暗中窥探,既知他无辜,却没有公开为他辩白一词……
我却不由自主想起了莫大先生的胡琴——哀伤凄怨,不忍卒听。或许他生性悲观孤僻,深信一己之力,无法与强权势力为敌,公开对抗也是徒然,于是明哲保身,宁愿趁敌人不备时狠攻一记,在他人不见时扶携受害者一把,可能正是这样,所以他的琴声一贯是凄怨不忍听,连一曲《凤求凰》也洗不脱悲怆的味道。这岂不正与阿炳的悲凉凄怆之余不乏慷慨激昂相异成趣吗?
年岁渐长,我渐变得麻木,变得小市民,变成鲁迅笔下的看客。回头再看“潇湘夜雨”莫大先生,不由渐觉亲切。人力有时而穷,纵然身居高位,纵然武功绝顶,又能挽回多少?现实又何尝不是如此?似令狐冲那样豪迈决绝,不惜己命,又有几人?现实中又有谁不顾一切,不惜一死?然即使如此,却又如何?眼见同胞危难,直问本心,莫大先生面对费斌,森然一句“该杀”,方显剑客本色。读至此处,不禁拍案叫绝,有此一剑绝世,畏首畏尾又如何?我便是我!小市民又如何?!
尘埃落定,留在心底的,是拉着《潇湘夜雨》的背影渐渐远去。
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莫大先生的《潇湘夜雨》,便是我心中的二胡。
有关梁祝赏析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梁祝文化公园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郊。梁祝文化公园是一座爱情主题公园,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梁祝文化公园以梁祝爱情传说作为美丽的故事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绚丽多姿的一页。(现已重造过)它地处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为晋代梁祝墓、庙古遗址所在地。1997年,梁山伯古墓遗址和出土文物在梁祝公园被发掘。梁祝文化公园以倡导梁祝爱情为文化内涵,以梁祝故事情节"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化蝶永伴"为主导游线,占地面积300余亩,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爱情主题公园。
梁祝文化公园开放于1999年,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集游览、休闲、度假、娱乐、学术、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爱情主题公园,也是全国唯一的爱情主题公园。
梁祝文化公园拥有梁山伯庙、梁祝读书院、梁山伯墓、凤凰山等著名景点。折叠梁山伯庙
梁山伯庙亦称梁圣君庙,始建于东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距今1600余年。据地方志记载,梁山伯曾为鄞县县令,政绩卓著,被奏封为"义忠王"。生前对祝英台一片情深,以身殉情亦殉职,立庙祀以纪念。
梁山伯庙在国内仅此一座,文革期间遭破坏,如今在保留原址原貌基础上恢复兴建。庙总面积达4134平方米,红黛粉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整个庙宇分为三进,依次是山门、正大殿和后大殿。庙门悬挂一匾书"梁圣君庙",朱底金字。进入山门是一幅大型蝶恋陶瓷壁画,走廊两边梁祝文化碑林林立,庙内广场建有金碧辉煌的古戏台,正殿中塑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身像。正殿对联写有:敬梁公廉明官吏地方父母,爱山伯绝世情种忠厚书生"。后大殿由千佛殿、送子阁、鸳鸯寝宫与蝶艺馆以及婚育文化展览厅组成。千百年来,梁山伯庙已成为人们祈求自由美满婚姻的爱情圣殿。"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口碑。
梁祝读书院
梁祝书院又名万松书院。沿着十八相送之路的大道上,在一片青翠的松林中就可见到蜿蜒而又别致的红墙粉瓦,这便是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三载同窗共读的梁祝书院。在这座私塾学府中,他俩同寝同食,孕育了纯洁的爱情。整个书院是遗存的明清古建筑,体现出了江南园林古朴别致的建筑风格。院前植有松树六个品种,上百余棵,院中植有梅花,则依据梁祝戏中"书房门前一枝梅"的唱词;院后是一片竹林。雄踞书院大门两侧的是一对明代石狮,曾被贩卖至美国旧金山,现完璧归赵,安家在梁祝公园内。
梁山伯墓
在梁祝公园里有两座几乎是并列的墓冢,左边的一座一墓双碑,又称"蝴蝶碑",前面的横碑刻着"敕封梁圣君山伯之墓",碑中间有一明显的断裂缝迹,这是当年祝英台祭梁山伯时裂开所致。墓后竖着祝英台的坟墓。
凤凰山
当年,祝员外催小女归家,梁山伯一路相送,英台借景抒情,作了种种暗示,梁山伯曾无意中感叹:"凤凰山上百花开,独缺芍药共牡丹",于是英台唱出了心灵深处的情爱之音:"梁兄你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还,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要摘也不难",可梁山伯是个十足的书生,不解其意错失了良机。凤凰山下竖有一牌坊,山径上坐着个樵夫。整座山绿树葱蓊,花香鸟语.如今许多夫妇情侣在山上种下的一棵棵值得纪念的"爱情树"、"友谊树",成了山上的一道风景。祝家庄:祝英台的家院,一个很有气派的祝府,依傍在波光粼粼的姚江之畔。庄院面积达2300平方米,马头墙角,青砖黑瓦,古朴典雅,大门上悬着一匾"簪府门第",府内富丽堂皇,精巧古朴的园林建筑无不体现出了这曾是富官宦的大家贵族的气概。
梁祝赏析心得体会及收获 读了梁祝的感悟(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