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赏析心得体会及收获 读了梁祝的感悟(二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梁祝赏析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二胡曲,就是听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还处在懵懂年岁的我,对这二胡曲嗤之以鼻,是啊,既无《梁祝》的优美音色,又无《夜曲》的深沉典雅,甚至不如流行曲目的旋律明快,很快这首曲和二胡一起被我忘到了脑后。
再次听见二胡,就是数年后的事了……犹记得当时看cctv的节目,具体讲的什么已经记不清了,然片花的伴奏乐器,却是二胡。
时至今日,我仍不知当时那短短几秒钟的二胡曲的出处。曲子初入耳,并无甚感触,幸而节目从始至终那段片花重复了多次,不知不觉,转瞬即逝的曲调仿佛被人拉长,猛然惊醒,却什么都想不起来,唯剩下凄凉。
是的,凄凉。
二胡音色凄凉,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始终坚信这一点……纵然同时二胡名曲的《赛马》曲调欢快,我却始终拒绝接受它,或许是先入为主吧……
后来慢慢知晓了瞎子阿炳的生平,再听《二泉映月》,二胡一起,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孤独寂寞的瞎子,大雪纷飞之时于路边默默的拉着二胡。据说瞎子阿炳一生坎坷,性子却顽强刚直,这或许是《二泉映月》悲恻凄凉之余不乏慷慨激昂的原因吧……
还听说现在流传的《二泉映月》,与阿炳的最高水准相距甚远——录音之时阿炳已经荒废二胡三年了,身子骨也大不如前。身体不好,手劲不够,琴也是临时找的。录音完成之后三个月,穷困潦倒的阿炳病逝,生前所作300余首二胡曲只留下了六首……如此种种,令人扼腕。
另有一位与胡琴相伴左右,须臾不曾离身的人物——《笑傲江湖》中的“潇湘夜雨”莫大先生。
从金庸先生文中描述,莫大先生所奏胡琴当是拉弦一类,说是二胡,也不为错。金庸笔下的莫大先生形容猥琐,性格孤僻,素不为人所喜。小说中如此,现实中也一样。在许多人看来,“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徒负衡山掌门之名和一身
梁祝赏析心得体会及收获 读了梁祝的感悟(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