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自学心得体会报告 教学设计自学心得体会报告怎么写(3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教学设计自学心得体会报告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行为,结合故事情节理解“搬”、“肥肥壮壮”等词语。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根据事物的特点,猜出事物的名称。
4、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5、能够根据课文的语言特色,仿写对话。
<>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
<>
1、教学课件;2、搜集有关劳动致富的一些事例。
<>
板块一:猜谜激趣,质疑导入。
<>
1、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抓住关键词语,根据事物特点,猜出事物名称”的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问难,梳理学生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
1、出示谜语:
①一物生来真奇怪,光吃树叶不吃饭。每天吐丝又纺线,织成漂亮的绸缎。——打一动物
②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膛。——打一水果
猜一猜,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小结:抓住关键词句,根据事物特点,猜出事物名称。今天我们还要运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
3、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5、梳理学生的问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
1、扫清阅读障碍,读好“酿蜜”等12个难读的词语,相机理解“肥肥壮壮”等词语。
2、运用“自由读、开火车分段读”等方法读通读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难读的词语,指名读,相机理解“肥肥壮壮”等词语。
矮小聪明粗绳集市辛苦
酿蜜勤劳撒上
笑嘻嘻乐呵呵牛马粪
肥肥壮壮
3、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相机正音。
过渡:故事讲的是山脚下住着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他们有六个矮儿子,总是长不高。一天,矮儿子们对爸爸、妈妈说“我们虽然矮小,可是有聪明的头脑,我们要自己出去过日子。”一年过去了,六个矮儿子回来了。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吗?六个矮儿子究竟靠什么过日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板块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
1、组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11自然段,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语,根据事物特点,猜出事物名称”的学习方法弄懂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
2、品读描写六个矮儿子的语言,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悟六个矮儿子的聪明和勤劳。
3、揣摩本文“语言”的表达特色,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
<>
1、第一次合作学习: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第2——11段。
(1)课件出示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分工合作填写表格,教师巡回指导。
第()个矮儿子是靠()过日子的。我是从()、()、()等词语中知道的。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指名小组汇报反馈。
(4)集体评议纠正。
小朋友真聪明,六个矮儿子没有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你们却能抓住关键词语,根据事物的特点猜出来。
2、第二次合作学习:你最佩服哪个矮儿子?认真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努力读出自己的精彩。
(1)学生选择自己最佩服的矮儿子的故事练习朗读。
(2)汇报朗读。可以个人朗读,也可以自由组合朗读,还可以分角色朗读。
(3)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第二个矮儿子和第五个矮儿子劳动的辛苦与快乐,赞扬他们的聪明和勤奋。
预设一:
(1)出示句子:我等春暖以后,把它们搬到田头,六只脚就开始采花酿蜜,那生活别提多美了。
读一读句子,看蜜蜂采蜜图,说说矮儿子是怎样养蜂的?
(2)为什么要用“搬”,而不是拿或放?(一个“搬”字就把蜂箱的沉重和二儿子养蜂的艰难写出来了)
教师范读——同学生一起读——生独立读
(3)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矮儿子怎样艰辛的画面?(想象:搬箱子搬得满头大汗,被蜜蜂蜇得满头包,风里来雨里去,天南海北地赶花,渴了,累了,困了……)
(4)(播放养蜂人劳动和生活的画面)你看,这就是矮儿子养蜂的艰辛画面,用心感受其中的艰辛和幸福。
(5)齐读,师述:养蜂是辛苦的,却能换来甜蜜的生活。
预设二:
(1)出示句子:我造了一座漂亮的草房,分两层,上层铺些牛马粪,撒上种子。不久,一只脚就长出来了。有大有小,像一把把白色的小伞,真好看!
指名读,师生扮演角色访谈。
矮儿子,你要在漂亮的草房里铺牛马粪,不怕脏吗?(想,评价)
矮儿子,你天天在草房里干活、吃饭、睡觉,不怕臭吗?(说,评价)
矮儿子,你造草房、铺牛马粪、撒种子,天天细心地照料,才能长出那么多蘑菇,你不怕辛苦吗?(说,评价)
(2)填提示语,展示个性朗读:第五个矮儿子()地说:“我造了一座漂亮的草房,分两层,上层铺些牛马粪,撒上种子。不久,一只脚就长出来了。有大有小,像一把把白色的小伞,真好看!”(自豪、开心、大声、美滋滋……)
(3)男女学生分读。
(4)师生分角色读。
3、六个矮儿子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过上了好日子,真聪明!但是仅仅是靠聪明就能过好日子吗?请找找描写六个矮儿子勤劳的词句,用线划一划。
4、读一读六个句子。
5、小结:六个矮儿子用六种方法过上了好日子,其实他们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聪明与勤劳。(板书)
板块四:回顾课始质疑问难,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
通过回顾板块一中的质疑问难,整体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渗透根据提纲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
1、回顾课始提出的三个中心问题:六个矮儿子靠什么过日子?为什么要出去过日子?结果怎样?指名简单地说一说。
2、引导学生根据提纲梳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板块五:拓展延伸,仿写语言。
<>
1、通过“说一说”,唤醒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形成“今后我们也要学着用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去创美好生活”的共识。
2、通过“写一写”,学习运用“根据事物特点,用上关键词语,写出劳动内容”的方法仿写一组对话,进一步内化领悟课文的语言特色。
<>
1、说一说:如果老爷爷和老奶奶有第七个矮儿子,又会怎么过日子?
2、写一写:仿照课文写一组对话,不能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但要根据事物的特点,用上关键词把劳动的内容写出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你是靠什么生活的。
大家问第七个矮儿子:“你靠什么生活?”
第七个矮儿子笑眯眯地说:“我呀。”
3、出示一组劳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可以参考图片内容写,也可以自己展开想像自由写。
板块六:总结谈话,升华情感。
<>
通过总结谈话,回归“聪明与勤劳”,点燃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今后让我们也学着用我们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吧。
最新教学设计自学心得体会报告二
《咏鹅》是修订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的第二篇课文。如何让一年级小朋友在初学语文时就重视朗读,并能从中有所感悟,受到感染呢?笔者从跟踪听课、评课、蹲点研究中选取如下几个教学片段,供大家参考。
一、读一读,说一说,感知古诗大意
1.引趣导读
一上课,教师用“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一则谜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接着通过简介作者迁移兴趣,引入自读古诗。并设计这样的谈话:同学们,《咏鹅》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骆宾王十分聪明,7岁就能作诗。你们今年也7岁了,都很聪明,能读好这首诗吗?
2.以读引说,说中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说,把读中感知的内容交流给大家,让学生从自由广泛的交流中得到比较全面的整体感知。
教师设计问题:在读中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
可以同桌说,也可以小组说,谁认为自己说的好还可以站起来说。
二、读一读,听一听,感悟古诗韵律
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但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不懂这些,靠老师的讲又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听、练感悟。
①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它的节拍读才能理解得好。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朗读体会。
②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自己练读。
③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三、读一读,画一画,再现古诗意境
古诗文语言凝炼,含义深刻,小学生很难直接通过语句感悟出诗句的内涵,我们只有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想画画,把诗句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让学生从中再现意境,才能得到真正理解。
教师设计教学:
①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能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连放数遍录音)
②请把你脑中的画说给大家听。
③请把你脑中的画画下来送给大家。可独立一边吟诗一边作画,也可合作绘画。
四、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感悟古诗内容,是为了深刻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情趣。在画一画间接再现古诗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演一演直接进入古诗场景,体验其中的情趣。
①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活动:
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
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感人画面,在怎样的思想情感中吟出了这首小诗?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鹅与人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
②在读的基础上再启发:
你们谁愿意当大白鹅,表演给大家看?
谁愿做骆宾王一边观赏一边低吟小诗呢?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欢乐中加强对古诗情趣的体验。
最新教学设计自学心得体会报告三
<>
1.指导书写“亲、父、啦、响、羽、悄、吞、哦、捕”10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阅读“翠鸟捉鱼”一段,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回顾全文,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习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
一、复习回顾。
1.引导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2.师生交流:
我们知道了作者都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1)作者观察了下雨时船上的情景。
(2)作者观察了小鸟的样子。
(3)作者观察了小鸟捉鱼的动作。
3.师小结:
上节课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作者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感情读一读这一段: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4.过渡:作者不光对翠鸟的外形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精彩,对翠鸟捕鱼这一部分描写的更是画面感十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学习“翠鸟捕鱼”,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课文中的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2.交流预设:
(1)翠鸟飞得很快。(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翠鸟一下子冲进水里,一个“冲”字,写出了翠鸟动作迅速。
(2)翠鸟捉鱼的本领很好。(谈体会)“没一会儿”它又飞起来了,还衔着一条小鱼,时间很短。(理解“衔”,叼着)
3.作者对翠鸟捉鱼这一场景的观察,主要是体现在翠鸟的动作上。除了“冲、衔”,翠鸟还有哪些动作,请你圈出来。
(1)学生自由读书、圈画、交流(冲、飞、衔、站、吞)
(2)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①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
②请听老师范读,注意加点的动语,边听边想象翠鸟捉鱼的画面。
③学生交流: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
④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翠鸟捉鱼的画面?
教学设计自学心得体会报告 教学设计自学心得体会报告怎么写(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