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隔离心得体会报告 疫情隔离心得体会(3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陕西隔离心得体会报告一
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吗?举世闻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华清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余人同时沐浴。温泉水每小时流量110余吨,水温达43度。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下面就请大家前去游览一番吧!
【杨贵妃雕塑与生平—华清宫】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华清池的大门。进入门内,只见湖中央有一尊雕塑。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足踩暖滑的骊山温泉水,正准备沐浴呢!这座雕塑高3.3米,重5吨,是1991年9月,华清池向西安临控首届石榴节献礼的项目,可以说她和《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壁画一样,在突出华清宫文化内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为大家观赏留影的热点。
说起杨贵妃,还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后随父入川。父亲死后,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学会了优雅的言语举止,17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册封第二年,扩建温泉宫时,唐玄宗专为杨贵妃建筑了海棠宫。杨贵妃36岁生日时,唐玄宗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进行祝寿,仅乐工就有120名,满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岁万福。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长恨歌》,真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其时杨贵妃才38岁。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20_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43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现在游览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华清宫。这里是它的正门,名叫津阳门,俗称东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的是“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写。作为皇室别宫的唐华清宫,是和骊山秀岭合为一体的,其规模远比眼前的华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华清池是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以唐华清宫为蓝本并根据华清池所处地域的具体条件设计修建的,但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85560平方米,是唐华清宫的十分之一。郭沫若在游华清池诗中写道:“华清池水色青苍,此目规模越盛唐。”指的就是这新建的核心部分。
那么游客们会问:唐华清宫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它的范围南至骊山西乡岭第一峰,北到老县城的北十字,东至石瓮谷,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山下展开,布设了各类不同的楼阁亭谢,栽植青松翠柏,娇烧万分,似人间天堂。可惜的是唐华清宫随安史之乱渐遭破坏,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遗址了。
【九龙宫—飞霜殿】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九龙宫景区,这里属华清池西区。走进后大家便看到面积为530平方米的九龙湖。许多游客一定想问:此处湖、宫为何都以九龙为名?
其实原因十分简单。此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堤上东为晨旭亭,西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一亭谢相映成趣。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树。堤壁间已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既然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那么他们一定在这里建有演绎人间最浪漫的爱情的宫殿。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
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风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皇家气派。
【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场—太子汤】
华清官分为西区和南区。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南区,即文物区。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仿唐建筑便是1990年建成开放的御汤遗址博物馆。里面保存着5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首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10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一座无与伦比的浴池。它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浴池,而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一件珍贵礼物。浴池被设计成一朵正在慢慢盛开的海棠,那6片绽放的花瓣轻轻地拥美人于一池,池中是柔滑馨香的温泉水,这是何等高雅、何等艺术的爱情点子,且来自六十几岁的唐玄宗!无论称海棠池也好,或叫贵妃池也好,我们都可以想象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由此可见,唐玄宗用心之诚、爱情之真,在当时来讲可不容易啊!
我们再来看浴池的用料。浴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池壁由青石拼砌而成。这种青石磨时称墨石,其最大优点是美观,还有防滑作用。浴池分上下两层,是台式结构。上层可扶可坐,共由18组券石组成。整个浴池既体现了对称、协调、平衡的传统美学思想,又符合人体生理特点。
浴池的整个结构可谓用。心良苦,设计精到。你们看池中间有个进水口,出土时有个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边接有莲花喷头,下边接通陶水管,与泉水总源相通。水从莲花喷头喷出,飞珠走玉,水雾漫起。可以想象当唐玄宗和杨贵妃共洗鸳鸯浴时,不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哪番动人情景吗?但真正证明这是唐玄宗赠送的爱情礼物的是池中间的一块条石。这条石是贵妃沐浴时所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刻着一个“杨”字。
各位游客,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另一个充满神秘的古浴池。从形状上看,想必大家已经猜出它叫什么了。如果说前面海棠池是因形似而得名的话,那么眼前这座池被称作“莲花”便也合情合理了。仔细观察,这汤池是不是活像一朵淡雅光比的莲花?此池古来又被称作御汤和九龙殿,无论前者或后者都与这个汤池供皇帝沐浴有关:御就是皇帝,九龙也是指皇帝。
如果说莲花池和海棠池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后者比前者大两倍以上。莲花池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除此之外大家发现没有,莲花池有两个进水孔,并安有双莲花座,比贵妃池多一个。还有一个不同的是池岸周围有双排石础,这些双孔、双座、双排应该是有并蒂莲的寓意,正应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星辰汤是供唐太宗李世民和之后几个皇帝沐浴的汤池,比贵妃池要早100多年。星辰汤离水源最近,水质最好,水流量最大,而且没有管道,水直接涌进汤池。在西南角有座小殿宇名叫尚食汤,是供皇帝近臣及为嫔妃服务的尚食局官员沐浴用的池子,面积约30平方米,南北有对称的两个台阶。这个池子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还曾维修过,供老百姓使用,是使用时间最久的一个池子。在南北两排殿宇的空旷处,夹有一个石栏围成的浴池遗址,是用青石铺砌的长方形喷池,规格虽小,但结构精雅,是专供太子沐浴的场所。
【晾发台】
各位游客,参观完5座珍贵的古汤池后,请大家跟我走出御汤遗址博物馆。先得介绍一下,我们所处的是华清池的东区一南北部,叫作环园,为解放前的华清池,包括御汤遗址博物馆。我们站在小楼上可以瞧见九龙湖,无论是龙吟榭,还是八龙吐水,都尽揽眼底。
在穿过门洞还未到五门厅之前,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庭院式建筑,依山势而建,林木茂盛,亭台楼阁高低错落,给人以精巧、典雅、玲球的感觉。此时,你们大概注意到了西边有座主建筑,被满塘荷花簇拥着,像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没有谁。于是有人给花中之楼取了个雅名,叫作荷花阁。
一座荷花阁自然显示不出古代刻意追求的平衡或对称美,于是设计者又在它的西边建起一座方形的飞霞阁。顾名思义,只要你来得正当时,譬如说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之际,便能看到阁周围一派飞霞流彩的景色。其实它还有个真名称晾发台,因为建阁的实际目的是给一代美人贵妃娘娘沐浴后晾发。
大家或许要问,为什么杨贵妃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晾发呢?其实不远,因为在御汤遗址博物馆建成之前,晾发台的下边就是原先设置的贵妃池,池形也像海棠花一样。
【骊山温泉的成因—天下第一温泉】
各位游客,你们进景区后,一定急着想提一个问题:这骊山温泉既然如此出名,那么其果水从何而来呢?
大家跟我来。这里已是华清池著名五汤之一星辰汤的南面。我们先看到的是一块碑石,上面写着“骊山温泉”4个字,其旁用木栏挡着一个洞,这里就是骊山温泉的源头了。也就是说无论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还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享用的温泉就来源于此。大家走近看,这洞像个潜井,里面洞洞冒着水花,井面腾着热气。如果在9.10月间,温泉水便会从潜井里溢流出来。
找到了源头,大家也想知道骊山温泉的成因吧?地质学家是这样向人们解释的:天上雨下到地面,雨水沿构造破碎带渗入地下,在不同深度的不透水岩层中储存起来,由地热增温效应,形成热水,再向上运动,由断裂通道涌出地面,于是形成了温泉。
中国有许多温泉,尤其近年随旅游业的发展,温泉景区开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人欢迎。如浙江宁海、武义,吉林的长白山,云南的腾冲等等,但华清温泉至今被称为天下第一温泉。其水质优良,颇具医疗功效。华清温泉水温为42.5度至43度,总流量每小时113.65立方米,极适宜沐浴,一旦完浴后可谓“冬走十里不凉,夏走十里不热”。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到陈列室内去看《第一温泉》的诗碑。上面写道:“洗心千古快重游,月白水香谁与传。洗尽人间无垢体,不得清冷混常流。”诗人无非是在向大家证明一个论断,那就是华清温泉冠以“天下第一”四字当之无愧,完全可以列为全国二百六十泉之首。
【五间厅】
好了,游客们,现在我们步上了荷花池南边的高台。大家已经看到了一字排开的8问清代建筑的厅房。再分一下,东边有3间,叫桐荫轩,也叫三门厅。而西边那5间就是蒋介石当年住的五间厅。著名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小小的五间厅中。
这五间厅可谓来历不浅。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1934年修葺后,这里又成国民党高官游览休想的场所;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他在这里策划高级军事会议,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门月12日凌晨6时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今天,当游客们来到这里,自然会重温60多年前的一幕。你们看,这一号厅房为蒋介石的侍从室,二号厅房是蒋介石的卧室,三号厅房是他的办公室,四号厅房为会议室,五号厅房是蒋的秘书办公室。东边的三门厅是蒋介石贴身侍卫蒋孝先等人的住宿地和无线电通讯班所在地。各门办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游客们仍然能看到当年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和蒋介石从这里翻窗逃出后躲到俪山上的痕迹。
看完了五门厅,华清池景区的游览就将结束了。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半小时后集中,我们去下个景点。谢谢
陕西小雁塔导游词
小雁塔建于唐景虎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虎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相关典故:
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关中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义净法师:如同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一位高僧义净。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过,他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印尼苏门答腊,后转抵印度,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20_年,又游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56部,230卷,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主题陕西隔离心得体会报告二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有“关中塔庙之祖”之美誉的法门寺,我们现
在站的这个地方呢就是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山门广场,这里地处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有120公里,西距宝鸡市有96公里。
近几年啊,陕西政府致力于把法门寺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佛都,使法门寺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法门寺文化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等及部分组成,全面的展示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法门寺的山门,山门也被称为“三门”,大家可以看到这
三个门中间大两边小,中间的是空门,两边分别是无作门和无相门, 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作步入空门,大概由此而来。
法门寺自古就因安置有释迦摩尼的佛指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法
门寺也是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成寺。公元前485年,释迦摩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统一印度,为了弘扬佛法,他命人将佛骨分为八万四千分,分藏于世界各个地方,并建有八万四千坐塔,中国有19做佛指舍利塔,法门寺使其中的第五座,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在北魏建塔使被称为阿育王寺,隋朝改名为成宝寺,唐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在唐朝200多年间,先后有8位皇帝7次掘开地宫6迎2送佛指舍利,每次迎送都声势浩大,轰动朝野,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在唐代宗时法门寺塔被成为护国“真身宝塔”,由此可见法门寺在唐朝时期是多么的繁荣。但是在明清之后,法门寺逐渐衰落。
明龙庆年间,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后来地方绅士捐资修塔,历经30年修建了一座8棱13级砖塔,但是在清朝时因地震而倾斜裂缝,1939年,在爱国人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明朝晚期时候的最大规模的修缮。但是1981年塔又崩塌了一半,85年当地政府准备重建,87年在清理塔基时意外的发现了地宫。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999件大量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下面就让我们去地宫瞻仰一下佛指舍利。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摩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佛指舍利有4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其余三枚为影骨,灵骨即释迦摩尼的真身佛指,其余三枚是唐皇帝为了保护灵骨而命人仿制的。地宫出土的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地宫出土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秘色瓷专为皇室烧制,为青瓷的一种,由于工艺复杂配方秘而不宣,被称为秘色瓷。 地宫出土的双轮12环
大锡杖,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那么我刚才所说的这些稀世珍宝,有的刚才大家已经瞻仰,还有的被珍藏在旁边的法门寺博物馆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主题陕西隔离心得体会报告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来参观,我叫凯凯,是各位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的导游员,能为大家服务我感到非常高兴。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它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舍为“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园林建筑群,参差错落,典雅凝重,既表现了陕西的悠久历史,又突出了盛唐长安的古老文化。是由中国建筑学界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著名设计师张锦秋女士设计的。馆内藏有文物37.5万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8件,国家一级文物859件,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大家看,博物馆门前的喷水池上方有“陕西历史博物馆”七个金字,这是集郭沫若先生的字而制造的。作为一座现代划的大型历史博物馆,它有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中央空调;有多功能照明和自动放火、防盗报警系统;有文物修复保护科技中心和先进的化验测试技术;有独步海外的唐墓壁画库;有电脑控制、自动检索的图书馆;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还建有六种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告厅。博物馆的陈列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基本陈列的序言大厅。序言大厅不书一个文字,以昂首挺立的巨型石狮,奔腾咆哮的黄河壶口瀑布和绵延不断的黄土高原来昭示主题,构成独特的无言之序。这头巨型石狮是按唐顺陵前的石狮以1:1比例原大复制的。顺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陵墓,我们可看到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堪称“东方第一狮”。
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史陈列,共有三个展厅: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展厅“史前时代”。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一时期从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开始,经中石器时期的大荔人,再到母系氏族社会的仰韶文化、父系氏族社会的龙山文化,直到传说中的三黄五帝,揭示了人类早期的起源和发展。
这个时期中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时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这边走,我们将会看到的是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是于1964年在蓝田县发现的,我们叫它为“蓝田人”。这里是一个复制品,只有770毫升的脑容量,是我们现在正常人的一半。蓝田人是目前已知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我们看到背景的照片就是当时发现头盖骨的地方。在展柜下面,我们看到了一组出自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它们看起来非常的粗糙,所以它的用途非常简单,只用于采集和狩猎。我们接下来看到的是距今7000~5020xx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它反映了当时繁盛的母系氏族社会。那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定居,并从事耕作和饲养动物,例如,狗、猪等,并且群居于村庄当中。经过精致打磨的石质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半坡遗址就是这一文明的典型代表。这里我们看到的文物大部分是来自于半坡,包括这些精美的陶器。
参观完“史前时期”,接下来我们走进的是奴隶社会的周代,而周朝是陕西历史第一个朝代,陕西的文字历史也从此开始。在这里看到的是一组青铜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在西周达到了鼎盛。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也称周朝为青铜时代。这件青铜牛尊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巧妙的利用了牛身的各个部位:牛身为器,牛尾为柄,牛舌为流,四足站立,可以直接从底下为酒加热,整个酒器生动地展示了周青铜铸造业的高超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走进秦朝。秦朝距今公元前220~220xx年,实际上秦朝只辉煌了20xx年,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下面我们将在展柜看到大量的秦国文物,这里陈列了10个石鼓,顶圆底平,四面刻有四言诗句,内容多为歌颂秦人耕织作农的生活,称为“石鼓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
接着我们来到汉代展厅。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对以后各朝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看到的是汉代的一件国宝—皇后之玺,这个洁白莹润的玉制印章是1968年在咸阳狼家沟汉高祖和吕后墓东侧出土的,印章上刻有“皇后之玺”四字,似“螭虎”形,它那精美的工艺和造型至今仍然叫人叹服。
我们看到的下一个部分是魏、晋、南北朝,它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大家看这枚多面体煤精组印,是1981年在陕西旬阳城东门外出土的。印章共有二十四面,其中十六个正方形,八个三角形,印章的主人是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胤,隋文帝杨坚和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日丙,被尊称为中国第一老丈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走进第三展室,首先看到的是隋朝和唐朝。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公元581~620xx年存在的隋朝,虽然是个短暂的王朝,但是伟大的唐朝却恰恰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我们接下来将要看到的是唐都长安城,它占地面积83.1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宫城、皇城和外廓城。当时的长安城是现在西安城的9.3倍,人口超过100万。下面看到的是文明于世的唐三彩,而所谓的“三”不仅仅是三种颜色,而“三”在古代是多的意思。唐三彩以黄、褐、绿三种颜色为主,因为流行的时间较短,烧制的地区较少,所以遗物不多非常珍贵,是当之无愧的国宝。接下来看到一套唐代金银器—“鸳鸯莲瓣纹金碗”。
它于1970年在西安市郊出土,代表着唐代手工业的高超水平。它充分体现出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奢华。接下来我们将看到的是一组临摹的唐墓壁画,真品被收藏在壁画库里。我们看到的第一幅是“马球图”,共有20位骑马的球手,在队伍最前面的5位球手正在追击马球。马球运动是在唐代的波斯传入中国的,在唐代广泛流行,甚至女性也都很喜欢打马球。唐代一共有21位皇帝,其中的15位皇帝都很擅长打马球。但遗憾的是,这项运动在明代以后逐渐消失。我们看到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是从章怀太子墓出土的。这幅壁画形象地再现了唐代官员接持外国使臣的场面。其中三位外来使者,第一位来自于罗马,第二位来自于韩国或朝鲜,而最后一位是来自于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这副壁画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事务。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将会看到博物馆独一无二的镇馆之宝—“镶金兽首玛瑙杯”。这件玛瑙杯是由天然的整块玛瑙制作而成,以牛头为首,并雕刻了兽角。玛瑙的质地很硬,比我们知道的玉石都要硬,从这点来看,它的制作工艺的难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它也是中国仅存的一件。
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宋元明清展室。而从宋朝开始西安就不再是首都了,但是从军事角度来看,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它仍然是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最后一件国宝—“青袖提梁倒注壶”,我叫它“奇妙的壶”。产自中国北方八大民窑之一的耀州窑。当我们仔细观看时会发现这件壶没有盖子,所以很多朋友会问我怎样注水。在左手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注水的示意图。按照图示,首先将壶倒转过来,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梅花状的小孔,成u形管,所以水就是从底部的小孔注进去的。另外,牡丹、一只凤凰、一只狮子被装饰在壶身上。其中,牡丹花被视为花中之王,凤凰在中国被视为鸟中之王,狮子在中国被视为兽中之王。这三王争霸的倒流壶被看作是中国古代最好的手工艺品。
走到这,我们就结束了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的参观,可以说我们用了15分钟时间走过了陕西115万年的历史。从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古人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也了解了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古代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历史多了一分了,大家是否在心中也生起了一分爱国情绪呢?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请大家对我的讲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陕西隔离心得体会报告 疫情隔离心得体会(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