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简短故事100个(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100个篇一
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养了许多大象。有一天,他正坐在大象身上游玩,忽然看见一群瞎子在路旁歇息,便命令他们走过来,问他们:“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吗?”瞎子们同声否认道:“陛下,我们不知道。”国王笑道:“你们亲自用手摸一摸吧,然后向我报告。”
瞎子们赶紧围着大象摸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向国王报告。
摸到象耳朵的瞎子说:“大象同簸箕一样。”
摸到象腿的瞎子说:“大象和柱子一样。”
摸到象背的.瞎子说:“大象好似一张床。”
摸到象尾的瞎子说:“大象好似绳子。”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把自己摸到的某一个部分误认为是全体。
后来人们便用"瞎子摸象"来形容那些观察事物片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人。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100个篇二
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总诀: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大意是说:迫使敌人处于困窘被动的形势,不需力战,等待敌我双方的强弱态势的转换。这是刚柔相济的道理,以逸待劳,则柔也能克刚。孔子曾经说过: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也。这个简单的例子,在军事上也非常常见。所以为大将者,一定要避免自己的军势成为强弩之末。如果能够利用地理优势,使敌军成为强弩之末,那么不用战斗,敌我双方的刚柔态势就可以发生逆转。
孙子兵法军争第七篇说: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就是这个道理。
经典战例:
古时候以逸待劳的例子非常多,通常埋伏计都可算作以逸待劳。比如孙膑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等等,关键在于争取掌握战斗的主动权,以调动敌人,达到以逸待劳的目的,这里我们举王翦破楚的例子。
战国末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100个(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