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队长心得体会报告 神奇的心理暗示心得体会(8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神奇队长心得体会报告一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我用《西游记》中孙悟空故事引出课题,学生兴致盎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2.教学本课时,我采用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四步模式尝试教学,主要在“设疑探究”中精心设计问题,以便学生自学、合作、探究。根据本课特点,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六个小问题统领全文。问题小,课文内容清晰,因此在小组里学习起来就相对简单,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只是对说明方法有疑问,我便把这个问题集中起来集体讲解,在学生疑难之处讲就体现出来了,效果非常好。
3.激发思维,大胆想象。在认识到克隆是把“双刃剑”后,让学生天马行空想像,“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要求学生做到想法必须对人类有益。此处的设计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后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后可以畅谈自己的想像,以此达到领悟课文语言内涵的目的。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更训练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乐于交往、合作的精神。
但是整节课下来,我仍有许多困惑:
1.本课教学过程中,体悟和读书之间的矛盾还是没有处理好。我为了采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文本内容问题化,为了体现这种模式,就忽视了学生的朗读训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篇课文是说明文,其情感因素不是特别强,所以更加忽视了学生的朗读训练。
2.学生培训不到位。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有流于形式之势。虽然平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但终究是不够细致,以至于在公开教学这样的场合,学生不敢真正动起来。有些组长话说不响,有些组员无所事事,汇报时成了好学生的天地,使后进生更加掉队了。这个问题很严重,给我敲响了警钟,今后在学生训练是还需想办法,逐步提高。
最新神奇队长心得体会报告二
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生态平衡的破坏,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成为教育界共同重视的问题。
水——神秘宝贵的物质;动植物的生命之源;孩子眼中的可爱之物。出于孩子喜欢水的天性,在玩水时的情绪更加高涨,顽皮的孩子在洗手时也想方设法变着法子玩水。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利用玩水作为加强环保教育,萌发孩子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不失为是一条良计,于是在世界水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便设计了《神奇的水》这一活动。
1、在体验玩水的乐趣的同时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创造性地将沉的物体变成浮,浮的物体变成沉。
2、提高孩子咨询、交流、上网等查找资料的能力,引导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
3、知道动植物及人类都离不开水,了解水管理不当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4、通过了解水资源的短缺,萌发幼儿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5、了解水污染,激发幼儿从小树立防治水污染的愿望。
1、师生自带各种无毒无害的玩具,例:充气泳具、皮球、各类积木、橡皮泥及各种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
2、大而深水桶两个以及可以改变物体改变沉浮现象的物品。(泡沫、锁等)
3、师幼分头查找资料。
4、视屏展示仪、大屏幕以及关于水的音像资料。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水吗?
师:那大家做好玩水准备了吗?
师:待会儿啊,玩水时你们会不会和好朋友讲讲玩水的感觉呢?
师:好……带上你们自己喜欢的玩具出发吧!
(孩子们体验、交流玩水的乐趣。)
师:小朋友,玩水时我们都用了自己喜欢的玩具,那你们有发现自己的玩具放到水里后,有什么不同呢?
师:什么东西浮到水面上了?什么东西沉到水底下了呢?
师:你们有没有办法将浮在水面上的东西让它沉下去,沉到水底下的东西让它浮起来,如果需要的话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可以去拿自己需要的东西。
(让孩子探索并交流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成功的经验。)
师:小朋友,玩水有趣吗?
师:那么水除了可以玩,还有什么用?
师:水和动物、花草树木、我们人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1、幼儿间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前两天找到了那些关于水的资料呢?我们一起来讲讲好吗?引导幼儿个别介绍、同伴相互交流。
2、师幼交流
师: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那么多关于水和动物、花草树木以及和我们人类关系的资料,老师也找到了许多关于水的资料。你们想看吗?
(1)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动物、植物离不开水的录像资料让幼儿观看。
(2)观看水资源短缺后造成的后果及水对人类、动植物发生危害的一些资料(缺水引起大批庄稼枯死、荒漠中大批动植物面临死亡的可能等;生态环境破坏后造成洪水、泥石流等现象;水污染后水生动物的呻呤现象等。)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可供我们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是很少的,如果我们再去浪费它或再去污染它的话。我们总有一天会没水喝,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我们该如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呢?
六、讨论结果
1、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
2、不乱扔垃圾。
3、告诉大人不要污染河道。
最新神奇队长心得体会报告三
这课教学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其间我学生的互动并由此撞击出的`火花也很有意思,虽然回想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万事开头难”,上一堂课如果从一开始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的进程也会轻松许多,而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得益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克隆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神秘又属高科技,符合孩子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
可既然是事理性说明文,自然不乏抽象概念,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文字死板地介绍,再有趣的话题也会变得沉闷。针对学生很容易在较冗长的理论前产生厌倦的心理,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导入必须马上抓住学生的眼球,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导入对象,如本文我就以“如果你是一个球迷,你一定希望世界上多一个“罗纳尔多……”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对什么是克隆、它究竟是如何进行运作、为何会有这么神奇的力量等问题产生浓厚的追问兴趣。调起他们的胃口,我再引入概念解说,即使再枯燥学生也会认真听讲。
二、充分利用反思维质疑,激发兴趣。
作者在介绍什么是克隆时,本身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居然用了四个自然段。
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盎然,纷纷思考,答案精彩纷呈。
生:这样更突出了神奇……
生:这样能把克隆介绍得更详细……
生:这是一种多方面的介绍……
一个个小手在高举,一种种思维在跳跃。面对孩子们兴奋的小脸,我感到的成功的快乐。“学习本段的写作方法”这个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用好资料,活学活用
如克隆羊的诞生过程中,我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介绍中,及时加上图片展示。学生边听边看图片,其乐无穷,又怎会排斥反感?其后我让学生再分类展示,克隆技术下诞生的其它动物品种,就激发起学生极大的热情。
四、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观点,活跃思维,在辩论中明确观点,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起引导作用,但绝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经验。而只有营造出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师抛出问题,而后作为旁观者,在必要时调动气氛或适时的调整学生的语言表达并进行恰当的鼓励,而学生能根据已学到的关于克隆的知识进行分析辨别,并能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我的目的就已达到。
尤其令我高兴的是,一开始担心学生不严肃对待辩论,并只是从片面思考的情况并未出现,而结果让我备感欣慰,学生的回答都相当有条理且极具说服力。“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克隆人”,学生有从伦理方面进行分析、想象,也有从人类基因方面进行考虑,提出将出色的基因进行克隆等,都很出采。但遗憾的是在辩论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仍时常“不甘寂寞”地表明观点,也许会间接影响到学生的立场。有时我应该作为一个完全的旁观者,欣赏他们的表演就好,要把主动权给学生,相信他们的实力,使他们拥有更多自信,更多勇气。
最后,我感到困惑的是:理解和读书之间的矛盾还是没有处理好。虽然也知道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但是一到课堂上,要么缺少读书,要么理解不深入。看来,自己还要锤炼基本功,才能真正享受到语文的乐趣。
最新神奇队长心得体会报告四
一个星期六我做完了作业,正在看电视。就在这时,我将电视节目转换到了十,突然电视发出了绿光,将我给吸了进去。
过了一会儿,我睁开了眼睛,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在雨林里。旁边还有一位哥哥,我仔细一看,竟然是贝尔。格里尔斯。贝尔问:“你是谁啊?”我说:“我叫汤子骞,来自中国。”贝尔说:“你好,那就和我一起求生吧。”
贝尔将他背包里的求生装备给我看了一遍,有小刀,大砍刀,打火机,地图,指南针,望远镜等。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求生之旅。
首先我和贝尔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水源。这时贝尔叫我去湖边打水,而他到树上搭木屋。什么?你问我为什么要在树上搭木屋,而不在地上?好吧,你慢慢听我说,如果搭在地上,就会有许多虫子来咬你,如:甲壳虫,毛毛虫,红蚁,子弹蚁……
过了一会儿,贝尔叫我去木屋。我走到一半,突然一直竹叶青在我的面前挡住了我的去路。这时后面又爬出来一条科莫多巨蛇就让我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贝尔飞速地跑了过来,挥手一砍,把竹叶青的脑袋给砍了下来,大蛇见势不妙,立马爬走了。我心想:要不是贝尔,我早就命丧黄泉了。
我和贝尔到达了营地。只见贝尔拿出打火机生火,一会儿火就燃烧了起来。于是我们就可以睡一个安心的觉了。
第二天早上刚起来,我们突然发现树下有许多爪子的印记,于是我们赶紧收拾了东西,匆匆的离开了这里。
中午我们又找到了一处水源,这时我已经非常渴了,于是我准备下去洗一个澡。可是我刚要下去时,贝尔急忙拉住了我。他说:“你难道没有看见这里是亚马逊河吗?里面有许多食人鱼。”听了他这番话,我真庆幸我刚刚没有跳下去。我就这样走呀走呀,走到了一棵大树下是,突然传来一阵虎叫声。我们还没反应过来,一只老虎突然从我们头上跳了下来。突然一道绿光,我发现自己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真是电视也疯狂呀!这也算是我的一场神奇探险吧!
最新神奇队长心得体会报告五
con1();
在一座神奇的城市里,有一辆非常独特的汽车。它是一个很引人注目的汽车,机甲蓝的车身,金黄的内部,还有霸气十足的车灯,非常炫酷。它里面有两个学习机和一个非常小的冰箱,就像一个小小的家。
这是一个可以变形的汽车,它能像孙悟空一样七十二变。它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按钮,只要按下红色的按钮,汽车的两边和后面就会伸出火白色的机翼,可以像火箭一样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它从万里长城飞到长江大桥,它从埃及金字塔飞到自由女神像……整个世界全都被它搜了个遍,它带着我游玩了许多景点,学到许多知识,尤其是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坏的汽车,只要一按黄色的按钮,汽车就可以变得坚固无比。哪怕外面的世界有多么满分作文网https:///可怕,车内都一直很安全。它防火、防爆、防撞击,当有大灾靠近时,它的四周会出现一层“保护罩”,不仅可以防火,还不会爆炸。当前方出现事故时,它会突然刹车,防止撞击。同时,它会一直有油,不会脏。
这辆神奇的汽车可以变成一个学习机,让我游荡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要学习时,只要一按蓝色的按钮,它会弹出一块木板,里面有一个学习机和齐全的文具,我可以在木板上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时,我可以用学习机来解答我心中的疑问。无论外面有多吵闹,路况有多复杂,车里就像可以断开一切的房间一样能让我安安静静的学习。
我喜欢这辆神奇的汽车,它能带给我无穷的快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辆神奇的汽车一定会广泛投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的!
最新神奇队长心得体会报告六
《神奇遥控器》,我是伴随着笑声和眼泪看完的。
影片前半段,主人公迈克用遥控器制造了种种奇妙的效果和令人捧腹的场面。欢笑之余,却也让人深思。
生活中,我们总希望不愉快和讨厌的事情快快过去,美好的时刻永远保留,就像迈克一样。然而当我们老了,时间将尽的时候,我们才会发觉自己错过了太多。想要补偿,却再也没有机会。
最令人感动的场面是迈克得知自己老父亲逝世的消息之后,想回到父亲的弥留时刻,然而黑天使告诉他,那不可能,因为当时迈克并不在父亲身边。于是迈克用遥控器回到最后见父亲的时刻,当他看到自己对年迈的父亲态度冷淡,不理不睬的时候,心中也是极为愤怒,然而却无计可施。于是在老父亲抚摩迈克的头,说道:我爱你,儿子。那一刻,迈克将画面回放了好多次,就是为了能多听一次父亲说爱他的那句话。当时我哭了。我想每个懂得父子之爱的人都会受到感动。
后来迈克发现自己新婚的儿子竟然想放弃蜜月,重蹈覆辙的时候,不顾自己的残弱老迈,在大雨中追寻儿子,告诉他好好珍惜家人。这一刻,是迈克心灵获得救赎的时刻。
当他从梦中惊醒,发觉一切还不晚的时候,他才意识到珍惜眼前的美好是多么的重要。这一刻,也是我惊醒的时刻,不要拿种种理由拒绝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好好享受吧。金钱可以失而复得,事业可以从头再来,亲情呢?
希望看过此片的朋友能够像迈克一样,重新认知自己家人的重要,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没看过这部片子的朋友,能够看一下,莫要等一切都结束了再说爱你。那时侯就太迟了。
最新神奇队长心得体会报告七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
2、在活动中启发幼儿提问,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动画片、指纹图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
一、观看动画片。
在“蓝帽和淘气”的动画片里,有一天,蓝猫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变成了假蓝猫来骗淘气。你们猜,淘气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蓝猫的呢?请看动画片(幼儿观看)。是什么办法呢?(用指纹分辨)
二、探索指纹。
1、那么,指纹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们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呢?
3、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来看清指纹?(放大镜、指纹盖印等)
4、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
(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5、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已经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三、“警察”出现,请幼儿“破案”
警察:“小朋友们,昨天,小明家的东西被偷了,经过我们的侦察,在现场发现了小偷的指纹,我们还从公安局的档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员的指纹,现在,我要请小朋友帮我从这些指纹里找出和在现场一模一样的指纹。这样,我们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儿找出指纹,并用笔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几号指纹呢?我们把找出来的结果交给警察叔叔,让他们去做进一步调查吧。
教师问: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纹,你是怎么看见的呢。
“警察”:这些指纹,就这样是看不见的,但我们有精密的仪器可以看见并取下来。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钢琴,都会留下指纹。
教师:指纹真神奇,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网,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通过课件更直观的了解指纹的常见类型;最后幼儿通过想象创作指纹画等一系列过程充分调动多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首选,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片吸引孩子主动地参与活动,把比较抽象的指纹概念转变为幼儿容易接受的有益经验。然后通过幼儿自己观察指纹和观察同伴的指纹,以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等问题,从而让幼儿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出指纹像龙卷风、山、彩虹、头晕、小河、棒棒糖等。接着简单介绍了指纹的用途,这环节为什么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太难,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个提升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激发幼儿课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让幼儿在欣赏完指纹画后进行大胆想象创作,从而又一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孩子们通过灵巧的小手创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满足。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最后为什么没有讲评呢?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钟,一节课下来已经持续了30分。如果再让幼儿安静下来,规规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画一幅画的讲评,有些难为孩子,而且是徒劳无功的。所以我把讲评作为延伸活动,利用欣赏活动课时间再进行集中讲评。这些就是我对这节活动课的反思,现请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
最新神奇队长心得体会报告八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
2、在活动中启发幼儿提问,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3、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动画片、指纹图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
一、观看动画片。
在“蓝帽和淘气”的动画片里,有一天,蓝猫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变成了假蓝猫来骗淘气。你们猜,淘气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蓝猫的呢?请看动画片(幼儿观看)。是什么办法呢?(用指纹分辨)
二、探索指纹。
1、那么,指纹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们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呢?
3、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来看清指纹?(放大镜、指纹盖印等)
4、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5、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已经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三、“警察”出现,请幼儿“破案”
警察:“小朋友们,昨天,小明家的东西被偷了,经过我们的侦察,在现场发现了小偷的指纹,我们还从公安局的档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员的指纹,现在,我要请小朋友帮我从这些指纹里找出和在现场一模一样的指纹。这样,我们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儿找出指纹,并用笔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几号指纹呢?我们把找出来的结果交给警察叔叔,让他们去做进一步调查吧。
教师问: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纹,你是怎么看见的呢。
“警察”:这些指纹,就这样是看不见的,但我们有精密的仪器可以看见并取下来。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钢琴,都会留下指纹。
教师:指纹真神奇,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网,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因为这次活动的生成不是单方面出自老师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是真正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的准备都比较积极,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更加踊跃起来,师幼互动较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是课程的参与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作为老师也及时对课程计划做出了相应更改。然而本次活动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例如幼儿对创胞胎的指纹问题提出的疑问,如果不是当时准备时碰巧准备了双胞胎的指纹放大图,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我就只能枯燥的讲解知识,而不能直观的让他们观察,那我讲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由于时间原因,最后的游戏和总结时间都比较仓促。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我应当更加注意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准备并加强对时间的控制。
神奇队长心得体会报告 神奇的心理暗示心得体会(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