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是指根据既定的教育质量标准,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矫正措施,从而改进培养方案,达到并超过教育质量目标[1]。自2004年以来,我校根据教学工作实际,成立了处级建制的机构“教学研究与质量监控中心”,将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监督者分开,首先从组织结构上保证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可行性。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要内容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而教学活动,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为此,初步构建的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四大系统:约束系统、激励系统、评估系统、反馈系统。约束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检查、听课制度、督导制度、学评教制度、教评学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激励系统主要包括评选优秀授课教师、优秀示范教研室、精品课程、教学名师、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能比赛等;评估系统包括院(部)教学工作考评、教研室评估、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试卷质量检查、教师业绩考核等;反馈系统包括座谈会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发放《督导之声》和《教学质控简报》、毕业生追踪调查等。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教育监控的主要手段是教育测量与评价,要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首先是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质量监控的保证和依据,是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志,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和内容,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开展了调整和完善,使教学的全过程都能在有效监控的状态下正常进行。学校先后制订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办法》、《本科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研室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学院(部括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检查、听课制度、督导制度、学评教制度、教评学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激励系统主要包括评选优秀授课教师、优秀示范教研室、精品课程、教学名师、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能比赛等;评估系统包括院(部)教学工作考评、教研室评估、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试卷质量检查、教师业绩考核等;反馈系统包括座谈会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发放《督导之声》和《教学质控简报》、毕业生追踪调查等。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教育监控的主要手段是教育测量与评价,要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首先是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质量监控的保证和依据,是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志,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和内容,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开展了调整和完善,使教学的全过程都能在有效监控的状态下正常进行。学校先后制订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办法》、《本科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研室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考评办法》《本科毕业生质量标准》等。在学校层面具有相关制度的同时,要求各教学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的制度制定实施细则,将教师岗位责任制、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学档案制度与工作汇报等制度具体化,形成分层次,分阶段的评价监控系统,以期达到学校、学院、教研室层层把关,教师、学生、督导、管理者人人负责。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以质量为核心,狠抓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计划及实施、考试考核等要素[2]。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主要内容,每学期初学院、教研室做好教学前准备的监控,如开展期初教学检查、新开课教师试讲、教研室集体备课等;教学过程中学校、学院、教研室开展多方位监控,如领导、督导、同行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