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名字的开示《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别叹能诠剖裂玄微,昭廓心境;穷理尽性,彻果该因。汪洋冲融,广大悉备者,其唯《大方广佛华严经》焉。剖裂玄微:剖,就是拿刀割开它,好像龙眼──就是把桂圆外面的壳给剖开了。裂,就是你这一剖,它就裂开了。剖裂什么呢?“剖裂玄微”,什么叫玄微?玄,是玄妙;微,是精微。既玄妙又精微,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法界。前面那一段文,是说的“标举宗体”,标,标示;举,举起来这个宗旨的体。现在这一段文是“别叹玄微”,特别赞叹这种玄微奥妙,它是太妙了。剖裂玄微,就是把这不可思议的境界给打开来了。昭廓心境:这个“昭”和“照”差不多的意思。不过这个“昭”是“明”的意思,就明白了。廓,是廓大了,张开了,张小使大。本来是很小的东西,好像扇子合起来才这么小,你把它张开来就变得很大。又好像一把伞,平时伞像一根很小的棍子,要是下雨天,你把伞一撑开,它就很大了,这叫张开。那么,这里要张开的是什么呢?张开心境。清凉国师知道我们的心境都是很小的,一点都放不下──谁说你好,你抱着这个“好”就跑了;谁说你坏,你就七八家子都搬到一起,眉头就皱起来了──你看!这种境界怎么能修行呢?或者被骂了一顿,就觉得要发神经了;或者被人毁谤一顿,就觉得很不高兴的。这都是什么道理?这是因为没有昭廓心境,心境太小了;你若能剖裂玄微、昭廓心境,则可以穷理尽性。穷理尽性:这是《易经》上的句子:“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清凉国师对《易经》很有研究,这篇序文很多文辞,都是从《易经》上来的。穷理,穷是没有了,理就是妙理,就是玄妙之理都穷尽了,再没有比这个更玄妙的了。尽性,尽也是了了,了就是没有了,性也尽到极点。什么叫尽性呢?尽人性,尽己性,并兼尽物之性。怎么叫尽人性呢?譬如这个人他好爬山,好个“昭”和“照”差不多的意思。不过这个“昭”是“明”的意思,就明白了。廓,是廓大了,张开了,张小使大。本来是很小的东西,好像扇子合起来才这么小,你把它张开来就变得很大。又好像一把伞,平时伞像一根很小的棍子,要是下雨天,你把伞一撑开,它就很大了,这叫张开。那么,这里要张开的是什么呢?张开心境。清凉国师知道我们的心境都是很小的,一点都放不下──谁说你好,你抱着这个“好”就跑了;谁说你坏,你就七八家子都搬到一起,眉头就皱起来了──你看!这种境界怎么能修行呢?或者被骂了一顿,就觉得要发神经了;或者被人毁谤一顿,就觉得很不高兴的。这都是什么道理?这是因为没有昭廓心境,心境太小了;你若能剖裂玄微、昭廓心境,则可以穷理尽性。穷理尽性:这是《易经》上的句子:“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清凉国师对《易经》很有研究,这篇序文很多文辞,都是从《易经》上来的。穷理,穷是没有了,理就是妙理,就是玄妙之理都穷尽了,再没有比这个更玄妙的了。尽性,尽也是了了,了就是没有了,性也尽到极点。什么叫尽性呢?尽人性,尽己性,并兼尽物之性。怎么叫尽人性呢?譬如这个人他好爬山,好到山上去玩;那个人就好游泳,欢喜到水里去玩;另一个人就愿意打坐。各有所好,你知道了,这就是尽人性。尽人性,还要尽己性。我已知道人家了,还要知道我自己是个什么人──“我自己是不是一点定力也没有啊?是不是一点智慧也没有啊?是不是一天到晚就想发脾气啊?尽想不高兴啊?奇怪!谁教我不高兴?什么道理?不高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哦,原来我的无明这么重啊!”你能体会出这个道理,这就把自己的性也尽了。知道自己了,“你不要这么样坏!要往好的路上走一走啊!”自己就给自己做参谋,自己给自己做顾问。那么人也知道,自己也知道了,又知道物。茶杯也是个物,是喝茶用的;香炉也是物,是烧香用的,各有所用,各有所长,也都知道了,这叫尽物性。把人性、己性、物性都研究明白了,这叫穷理尽性。彻果该因:彻,是通达;该,是包括。“彻”也就是由这个“果”就包括“因”,“因”也可以通到“果”那儿去,也就是所说的“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因该果海,在因地的时候,就包括这果地;果彻因源,在果的时候,也就通彻这个因,也就是通彻这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