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认识远近课件空间方位是比较抽象的,对中班的小朋友来说认识远近并不容易掌握。分享了幼儿园认识远近的课件给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活动准备: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4、地图一幅。活动过程:一、目测远近。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2、幼儿坐成半圆形。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二、工具测量远近。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幼:能。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p>2、幼儿坐成半圆形。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二、工具测量远近。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幼:能。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三、跳远比赛。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师:刚才的跳远比赛每组都产生了一位冠军,现在他们要代表我们班去体育馆参加比赛。这是一幅幼儿园到体育馆的地图,你们看得懂吗?幼:有一条路上有酒店,有一条路上有医院,有一条路上有银行……师:你会选哪条路?为什么?幼:近,可以节省时间。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教学反思1、《比较远近》是教材里的一个课目,目的是要培养幼儿对“远”和“近”这两个概念的认知,在备课的时候,我认真考虑教学目标,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他们的喜好,考虑活动内容。2、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高,老师让他们参与自己喜爱熟悉的游戏,能够直观地比较“远”“近”,因些很容易让知识从生活化转化成知识化的过程,让他们在玩中获得知识。3、在本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对教材内容是理解的,对教学目标明确,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合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因此不花很大的力气,学生却学得很积极。4、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剌激学生跃跃欲试,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求知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调整教学活动。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学习方法适合幼儿特点。但在设计游戏环节的时候由于考虑不周到,在第3个游戏环节“用自然步行法”来比较远近时,由于对“自然步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