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是什么意思_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提出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 五个统筹 的关键,也是从根本上解决 三农 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我国在经历了 50 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 20 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后,已经进入了需要通盘考虑调整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新阶段。从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矛盾来看,中国社会向城乡交融的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都已经成熟。因此,正视中国经济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二元结构,并通过统筹的方式协调和处理城乡关系,解决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是新世纪发展中作为农业大国应有的、正确的战略选择。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城乡统筹是个新的发展理念,说到底就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其实质就是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现在突出地提出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发展进程中实际存在的城乡关系不够协调的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推进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统筹城乡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我国实行的是排斥市场经济的重工轻农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通“过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使资源配置到工业和城市,形成了 城”“”“乡差距发展战略 、城乡分割的 二元经济结构 和 以农补”“”工 、 以乡养城 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随着农业的积累不断向工业流入,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农业部门的相对收入低于非农部门,工农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成为相对贫困的社会阶层。这种发展模式推动了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但也隐藏着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和 三农 问题逐步恶化“”的危机,而且已经影响到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农 问“”题是我国最根本的问题, 三农 问题解决了,我国的全面繁荣和稳定就有了根本性的保障。所以,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依靠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来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从当前社会来看,统筹城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根本性指针,“”在科学发展观 五大统筹 中,统筹城乡位居其首。城乡关系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抓住城乡统筹这个重点,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研究。必须消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制度性,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应致力于逐步取消城乡间的种种不平等待遇,使城乡居民和各类经济主体都能享受公平的国民待遇;逐步打破城乡界限,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和效益;逐步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路子;逐步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控机制,按照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改革开发 20 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总体上看,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并未根本转变,一些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解决 三农 问题。从当前看,“”制约 三农 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以我们富阳市高桥镇的实际情况为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础条件和薄弱环节:(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高桥是富阳市的经济强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4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9.2 亿元,在全国 2 万多个乡镇中的排名也上升到 223 位。但从局部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还相当突出,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