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发展根据地教育思想的历史探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091)收稿日期:2008-11-14作者简介:刘颖(1978-),女,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政治理论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政党、政党文化。摘要: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中共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工作。在发展教育的问题上提出了宝贵的思想。在教育的性质上,设计了共产主义性质教育的蓝图;在发展教育的目的上,构建了改造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思路;在发展教育的手段上,提出了实施普及教育的措施;在革命的环境下,适时提出教育与斗争实际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提出了教育不能脱离生产劳动的思想。中共发展根据地教育的思想为新中国发展教育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与理论经验。关键词:中共;革命根据地;教育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09)02-0118-04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陆续创建了一批革命根据地。中共所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大都处于边远地区,除了经济落后外,更是一片文化的荒地。为改变人们落后的思想文化状况,中共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工作。同时,为了适应当时根据地的农业、生产技术、教育、文艺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根据地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分别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制订了很多教育方针和政策。这些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了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新中国发展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在教育的性质上,设计了共产主义性质教育的蓝图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了区别于国统区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体现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特色,中共对革命根据地创办的教育的性质做出了明确规定。1933年10月20日,在苏区中央文化教育建设大会上通过的《目前教育工作的任务的决议案》指出了苏维埃共和国教育的性质为共产主义教育。其第一条指出:“在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内,一切教育事业的设施,无论在政治教育范围内,或普通的工艺的教育的范围内,或文艺的范围内,都应当从阶级斗争出发,从争取工农民主专政的胜利、从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出发,从为着转变到社会主义的革命出发,从消灭阶级、从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从为着共产主义社会的斗争出发。因此,苏维埃的教育应当是共产主义的教育。”[1]1361934年,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了中共创办的教育的共产主义性质及其作用。他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2]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直接提出建设共产主义性质的教育,显然超越了历史的发展阶段,随着对革命形势及对中国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和判断,随后中共适时地将根据地教育定位为新民主主义性质。如在抗战时期,“抗战八年,解放区在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下,实行抗战教育政策,否定了那套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封建法西斯教育政策和制度,使教育为抗战服务,为人民服务,其结果是使教育成为动员群众,支持抗战的武器之一,对抗战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3]二、在发展教育的目的上,构建了改造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思路中共在创建根据地教育的过程中,因为力求建成一种与国统区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格局,所以,在建立新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对旧教育进行改造。1934年毛泽东就提出:“苏维埃必须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所加在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而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2]5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一切工农劳苦群众及其子弟,有享受国家免费教育之权,教育事业之权归苏维埃政府掌管,取消一切麻醉人民的封建的、宗教的和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教育”[4]27。抗日战争爆发之后,1937年毛泽东发表的《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指出:“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办法,一概废弃。”[5]3481937年8月在《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中,毛泽东提出:“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5]356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举行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