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说课]乘法的因数是什么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说课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中"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这一课。一、说教材"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这是一堂纯计算课。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扩展,又是学习后继知识--连续进位和一个因数中间、未尾有0的乘法的重要基础。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目标的培养和情感目标的落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移类推等数学能力。情感目标:借助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二、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将以探究式教法为主,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并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合作)探索--鼓励多项交流(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成功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注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达到锻炼意志,树立信心的目的。三、说教学程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我设计并将按如下教学程序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的探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在课始,我就让学生口算一组如5×3+6得多少的题目,接着让学生笔算24×2,132×3,算后让学生着重讲清笔算步骤,应如何对位等,也通过这一针对性的提问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正确的、适当的观念。接着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智慧老人看到小朋友们做得很正确,心里非常高兴,今天,他给同学们变了个小魔术,大家想看吗?课件出示:把复习题中24×2,132×3稍做修改,巧妙地变成24×3,192×3(即本堂课的两道例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例3与复习题的区别后,顺势质疑: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该怎样计算?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相机板书课题。"数学充满着矛盾",这一层次的教学,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交替在学生认知中造成的矛盾冲突,把学生带进新的问题情境,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愿望,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新知的探究中。(二)、自主探究,实现再创造。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得新知,就是一种"再创造",因此,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我将从如下几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独立探究。出示例3后,(激励: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开始行动吧!)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并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尝试解决“个位满十了,该怎么办?”这一教学难点,再试着计算。这一层次的教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动手去实践、思考,让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探索出计算方法与计算理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