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科学引领学生的网络生活为推进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和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全面科学系统地引领,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办,“北京网族高翔学苑承办的 2006 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论坛 于 2006 年 8 月 10 日上午在北京松鹤山庄开幕。来自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代表,在京德育界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北京、江苏、湖南、河北、辽宁、湖北、天津、海南、广东、广西、新疆、山东等地的实验校德育工作者、家长及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共 70 余人到会。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室教授亓成章、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授黎加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陈健翔、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田国秀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博士赵国栋等知名专家教授到会作专题报告。《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现代教育报》、《新闻聚焦》、《北京教育研究》等媒体前来对本次论坛进行报道。著名网瘾转化剧《电毛的故事》、《康熙大帝》的导演林鸿女士到会与代表见面并讲话。李书华、田国秀、程正彪、王希华、赵渊、辛辰、刘辉、林士才、王宝珍等专家学者分别主持了论坛的议程。开幕式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天山教授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处长陈如平博士、北京网族高翔学苑董事长于春雨等到会致词。提出科学引领学生网络生活的德育主题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室教授亓成章指出,当前,我国的上网人数快速增长,从 1994 年 4 月获准接入互联网以来,目前全国网民已达到 1.23 亿,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 3.67 亿。中小学生共 2 亿,上网学生达 3000 万。其中高中学生中上过网的人数超过 1800 万;6000 万初中生中也有超过 1000 万在使用互联网;小学生中也有 250 万接触过互联网。青少年对网络热衷、迷恋和依赖,甚至产生网瘾,而对传统的娱乐、交往形式不感兴趣。不久前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说,“”我国青少年网民中 网瘾少年 比例高达 13.2%,超过 200 万人。此外,还有 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网络的出现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传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手段、方式、方法受到冲击。同时,互联网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创新提供了新的载体,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在网络这个阵地上,抓紧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创新。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授黎加厚指出,21 世纪的社会环境是无处不在的网络。让学生离开网络是不现实也是错误的。时代变迁需要重新定义我们身在其中的生活与学习,要求“”我们形成 网络即学习、网络即工作、网络即生活 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了德育活动中人的关系。改变了基本的学习行为,造就了新型学习组织。信息时代的德育创新,应该着力引领教师和学生用好网络,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成功的学习者。要让大多数人都能回忆说,在信息时代,仍然是老师正确引领了自己的生活。黎教授在报告中对信息时代的学校德育新方式作了鲜活的示范,给代表们带来很多全新的、有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课题负责人李书华作了题为 主动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科学引领学生的网络生活 的主题发言。李书华认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历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向我们展示出,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网络化趋势和我国互联网的惊人成长,这成为德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正是这种社会的变化发展,使学校德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李书华在发言中指出,社会的变化发展使学校德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学校德育要紧跟社会网络化趋势,积极主动地寻求对策,而不能消极等待——拥有网络的德育,才有德育的未来。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基本策略就“”是 行动研究 ,学校德育工作者应积极行动起来,直面网络对德育的诸多挑战,积极主动地寻求对策,在行动研究中有所作为。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