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探究[摘要]西部地方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西部基础教育的师资的重任,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着力解决好西部环境教育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学生素质、维护西部稳定、保证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解决西部环境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西部地方高师院校环境教育必要性重要性[作者简介]李维喆(1972-),男,陕西凤翔人,渭南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陕西渭南714000)[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73-02世纪之交,党中央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多年来西部的开发建设使得西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引起世人瞩目。尽管有许多进步,但原本已有的西部环境问题,愈发显得突出,成为不少学者诟病的话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已成为能否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许多人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但都一致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指以跨学科活动为特征,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理解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环境教育蕴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这之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西部地方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未来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等相关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西部高师院校培养的老师是解决环境教育中学校教育问题的主要承担者和教育者,因此这些学校环境教育开展情况对解决西部环境教育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西部地方高师院校环境教育的现状1996年原国家教委、原国家环保局、中宣部联合颁布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出师范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要逐步把环保列为必修课,高等学校的非环保专业要开设环保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高等学校的环境专业要结合专业特点把实行两个根本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使人口、资源、发展同环境的关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西部地方高师院校环境教育从总体上讲可以说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成绩有目共睹。比如,西部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生态系统也得到了恢复;通过政府层面的大力宣传和推广,西部民众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保护环境的主动性有了显著提高;西部地方高师院校专业环境教育和非专业环境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初步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但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育工作者对环境教育认识参差不齐,导致对环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们的环境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环境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以运动化和宣传化为主,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经常化的系统,还不够深入和持久。加之我国开展环境教育较晚,因而目前相当多的教育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环境教育,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无法担当环境教育过程中的传播者和宣传者。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仅有10%的院校在非环境专业中开设了环境课程,而占普通高校招生人数99.5%以上的非环境类学生则没有得到环境教育相关素养的培训。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环境教育相关课程,但仅仅是简单的环境保护知识传授,离真正的环境教育相去甚远。2.专业环境教育人才培养不充分,无法适应基础教育中环境教育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人才培养,主要依靠高师院校地理专业的培养,以及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相关专业教学中进行知识渗透。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环境教育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学科,要培养符合基础教育以及环境教育要求的师资,就需要教育者既懂得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相关的技能和方法,还要懂得教育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但西部许多高师院校由于认识不到位、资金保障不足、教学规划陈旧、教改迟缓以及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环境教育人才培养上,几乎全部都来自于理、工、农、医各类,使得环境教育人才培养因缺乏社会科学理论以及人文知识的支撑,出现了偏科现象,适应不了基础教育中环境教育的要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