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出土的文物 殷墟出土的文物对人们识别甲骨文提供了一些帮助(4 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有关殷墟出土的文物一 大家好,我是少年导游张正玺,欢迎您来到世界遗产地安阳殷墟博物苑参观游览。安阳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早在公元前1300 年,商代第 20 代帝王盘庚在安阳小屯建都,历经 8 代 12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古都。到了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里逐渐荒芜,慢慢地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殷墟占地面积近 36 平方公里。自从 1928 年殷墟科学考古工作正式展开后,这里先后发现了众多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王陵大墓、祭祀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 3300 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20__年 7 月 13 日,殷墟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在第 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首先映入您眼帘的是殷墟的大门,这扇大门是根据甲骨文“”的 门 字仿建设计的。您看到的整扇大门就是由三个甲骨文象“”形文字 门 字写实放大的组合。门柱上的纹饰是根据青铜器上的浮雕图案雕刻的,大门两侧的两个金黄色浮雕图案,是根据1976 年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型玉玦放大仿制而成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之一。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青铜器,就是世界青铜器之冠——司母戊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原件通高 133 厘米,重达 875 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如此大的重器,铸造起来非常困难。需要 200 多人同时浇铸才能完成。这充分反映了商朝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鼎,在最初的作用是一种烹煮器具,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到青铜器时代,鼎逐渐演变成一种地位、王权的象征。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些成语,“”“”“”“”如 一言九鼎 、 问鼎中原 、 三足鼎立 等等这些含有 鼎 的成语一般都跟权利有关系。现在我们走在了仿殷墟大殿门口,这个大殿是商王议事朝拜场所,该建筑是茅草盖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个大殿宏伟庄严。大殿里现在陈列着甲骨文,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吧。甲骨文是 1899 年由清朝王懿荣发现的。远在清朝末期,我们脚下的土地还是一片农田,小屯村民在这里耕种时,经常能从泥土中刨出一些骨片,他们一直把它当做一种可以止血的中药——龙骨,以一斤六文钱的价格卖到药店。直至 1899 年,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先生因病买药时“”发现中药 龙骨 上有些奇怪的刻划,经过认真研究,他认“”为 龙骨 上的刻画是商代的文字,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这些甲骨文大多是龟甲组成的,上面记载着商朝人占卜的结果,以及商朝的天象、历法、农业、军事、政治等方面的社会内容,为我们研究商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我们现在走进的是中国最早的车马遗迹——殷墟车马坑。据古文献记载,最早的车是由夏朝的奚仲发明的。但是,至今没有发现夏朝的车。目前,考古发掘出最早的车则是殷墟出土的商代时期的马车。1935 年,在王陵区发现了一座车马坑。截止目前,共出土了 70 多辆马车。展厅内陈列了 6 辆马车,从两个轮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想象的到三千年前的道路是多么宽广。您看,前方的这块是 20__年冬天在殷墟北端发现的三千多年前的道路,道路宽约 8.35 米,中间黄色部分是车辙印有四条,说明是双向道,在车辙印两端还有 1.8 米的人行道,有快车道,慢车道,可以说是古代时候的一种高速公路。我们现在正走在妇好墓享堂广场,这尊高约 3.5 米汉白玉塑像,就是妇好的雕塑。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能征善战,屡立战功,被称为我国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广场南侧的妇好墓南北长 5.6 米,东西宽 4 米,墓底距地面深 7.5 米,随葬品出土 1928 件,分 6 层葬于墓内,每一件都称得上巧夺天工。这些随葬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