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摘要:普及学前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它能有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在推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文章首先探讨了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然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以利于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推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64-01学前教育是我国现行学制的第一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国家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个人以及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显得更为复杂多样。要促进教育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解决好贫困地区农村的学前教育问题也是关键之一。一、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一)对学前班教育重视不够,给儿童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农村多数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要么由于客观办学条件限制,要么因个人思想认识的局限,要求学前班孩子“只要在学校跟着适应一下校园学习气氛,完成一年时间的过渡就足够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目标”为孩子日后的学习成长设下障碍。从表面上看,儿童的这一年时间在学校完成了学习目标,但事实上如果学校和教师不能在合适的时间科学有效的启蒙儿童,这一年时间的贻误将会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被无限地放大,对儿童后期智力发育和学习发展都将造成长期影响。(二)幼儿园数量少,且教育基础设施落后。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以后,通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现在各乡镇中心基本都建立了公办幼儿园,但是乡镇中心以外的行政村仍然无力建成规范的幼儿园,那些偏僻农村的幼儿依旧无法接受学前教育。另外,现已建成的幼儿园中大部分缺少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器材,部分幼儿园存在基础设施不规范的现象。有些地方只是对以前的小学校舍稍加改造便开学办园,儿童做游戏的各种配套设施几乎空白。(三)缺乏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很难加强。优化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历来就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大难题。虽然近两年地方教育部门初步实施了农村学前教师的补充措施,但由于受地方财政及事业编制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幼儿专任教师和幼儿人数的比例总体上仍然远远达不到标准化要求。现有的幼儿园里,幼儿教师多数是由农村小学分流出来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要么缺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如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要么对幼儿教育特殊性存在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和滞后。(四)管理机制不健全,制约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由于当前学前教育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这给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障碍,在发展初步阶段的农村地区就显得尤为突出。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管理主体不明确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最主要的宏观因素。管理本身和由此带来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公办与私办幼儿园同时存在且管理混乱;办学主体无章可依,教学没有规范标准;督导制度空白,缺少政府部门监管,等等。二、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策略(一)提高相关人群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转变思想才能事半功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首先要提高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重点普及学前教育。随之,幼儿园逐步在农村出现。目前,贫困地区的农村幼儿也开始走进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但是,在贫困地区,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期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更没有准确理解学前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为此,各级教育部门及有关教育工作者要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尽一切力量提高相关人群、特别是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二)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支持,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学前教育全面均衡普及是当前地方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只有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