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式教育在高职法律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摘 要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相对自然学科而言,更注重实践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社会定向性,高职法律院校主要是围绕法制社会建设需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法律技术人才。高职法律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运用诊所式教育能够提高学生适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诊所式 法律教育 执业技能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2017 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序号:656)。 作者简介:张小宇,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347诊所式教育是法学教育的新模式,主要借鉴了医学院学生的培养模式,将临床实习方法用于法学教学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践,以律师的身份办理具体案件为委托人提供法律“”“”咨询, 诊断 法律问题,开出 处方 ,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执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自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法学院普遍兴起法律诊所教育后,这种教学模式迅速在世界各大法律院校广泛开展。我国自 2000 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7 所高校的法学院开设了最初的法律诊所。2002 年,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委员会成立,隶属于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致力于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的中国化发展,全国已有 82 所院校设立了法律诊所课程,设计了 130 个主题诊所课程,内容涉及公益诉讼、谈判和调解、消费者保护、弱者权益保护、农民工法律服务、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环境保护、青少年违法行为矫正、社区法律服务、妇女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农村法律服务、婚姻家庭普法、艾滋病患者权益保护等领域。高校开展法律诊所,学生可以参与法律咨询、办理案件,通过亲历案件,使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将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一、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能 力、职业道德方面价值突出 (一)诊所式教育在培养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价值高校法律诊所接受的案件主要是致力于公益诉讼、妇女权益保护、农民工法律服务、违法青少年行为矫治等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案件,通过办理此类案件能够使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触及社会各个阶层、了解社会现象、发现社会问题,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公益心,在帮助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的过程中体会法律人的社會担当、实现价值,相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言,诊所式教育在培养法律人才职业道德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大学生尚未接触社会,比较单纯,但是法律是面向社会世俗生活的,解决的是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开展法律诊“”所,为当事人的纠纷 开处方 ,能够帮助学生们透过法条和教材观察法律现象,从而多视角认识法律,增进对法律的认识。“”“还有一些关乎社会伦理的案件,比如 环境公益诉讼 、 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 、 诉辩交易应用 、 涉及个人隐私的证”据能否作为定案的依据 ,通过接触这类案件,可以引发学生对社会伦理、道德、利益、效率、公正等法律价值冲突的思考,从而感受法律的社会功用。此种实训方法,可以使大学生直面社会中的各种冲突,切身体会到法的重要性以及法律职业的价值,从而使其树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服务社会的意识。(二)诊所式教育在培养职业能力方面的价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材上和法条中讲的专业知识都是理论性的、抽象的,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之间有很大差别,学生单单去学习理论,遇到案件仍然不会处理。即便是生活中常见的租赁、抵押、出质、违约、侵权等的法律现象,对未独立生活的大学生而言,都是很抽象的概念。教材中的案例中有清楚的法律事实、清晰的法律关系,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则需要法律工作人员运用经验进行审慎判断,运用专业知识收集、整理、分辨证据,运用法庭辩论能力使自己的举证得到法官的支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构建法律事实,再进一步准确地运用法律,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材中的案例总是会给出标准答案,事实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