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守法维权能力[摘要]职业院校在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法律意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知识技能又能够遵纪守法和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本文通过分析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寻找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与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守法维权能力,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作贡献。[关键词]法律意识;职业院校学生;方法途径;守法维权;能力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有其明显的个性,主要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近年来由于太注重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法律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保护自身权益时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屡遭侵害。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做了违法的事情,触犯了法律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法律思想体系理论内容的比重还是较低的。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必不可少。一、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与特点职业院校学生是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和发展阶段的一群思想活跃分子,他们的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意志、法律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日后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法治文明建设。(一) 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与特点 1.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的需求较为强烈随着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扩大,职业院校学生开始学会对现实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常常又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这主要体现在看问题不够全面,甚至会导致对某些社会现象的不满情绪比较强烈,容易走极端。2.法制观念有待提高据调查了解,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表现为法制观念淡薄,不能用法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走上社会以后,因为缺乏必需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他们往往在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束手无策,不能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自己的事业和处理周围发生的问题,或者因缺乏自我约束力而走上犯罪道路。他们所具备的法制观念突出表现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法及法律现象反应过程中所形成尚未系统化的思想观念,它是在法律心理基础上形成的法律意识,是法律心理与法律理论的中介和过渡,处于法律意识水平的中间层次。所以法律观念的有无以及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法律意识的强弱。3.守法自觉性差职业院校学生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做出违规的事情,以此来挑战法律。4.法律知识欠缺通过问卷调查,其中对法律知识基本了解的占 36.5%,不太了解占 57.7%,不了解占 5%,当问及你认为自身的法律意识如何时,回答具有很强烈的法律意识占 16.7%,有一定的法律意识的占50%,选法律意识一般的占 23.8%,而法律意识淡薄的占 5%,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能力明显不足。可见,在现实生活中,职业院校学生守法的自觉性较差,真正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人并不是很多,调查数据显示,这部分人占 38.3%,而且在很多的情况下,有很多的人害怕采取正当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之后会受到打击报复这部分人占 35.2%,正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存在,所以很多时候人们都选择忍气吞声!对于学生来说,要是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在一定程度上会占用学习时间,因此很多人觉得吃一两次哑巴亏没有关系。这样的消极行为充分反映了当代职业院校学生们的法律意识的浅薄,同时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所以很大程度上严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