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心体验走向思考世界编者按:我刊今年第 5“”期曾以 写作教学新思维 为主题刊发过一组专题文章,本期我们继续关注写作教学。《从内心体验走向思考世界》一文记录了观摩美国写作教学课堂后的真切感“”“”受,《富兰克林习作法:追随 写作愿景 的 复写 实践》一文则是将富兰克林习作法运用于自身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实“”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希望两篇文章能给我们的作文教学以启示和借鉴。摘要:美国的写作教学,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再到大学阶段,具有从注重内心体验到走向思考世界的特点:小学阶段,尊重并唤醒写作的萌芽;中学阶段,跨学科实现写作的广度;大学阶段,批判性思维的写作对话。关键词:写作教学;内心体验;跨学科教学;批判性思维“莫言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大厅里告诉全世界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听者被他谈及的对母亲与故土的深情、成长和创作的体验所打动。而回到当前学校的写作课,教学似乎离开了对情、事、物的迷恋,逐渐转变为对技术的崇拜,我们的写作教学不断在探究技巧、突破方法的课堂里摸索和耕耘。可是,如果没有好故事,写作的技巧要在哪块土壤里扎根;如果没有灵动的思维,种子又将在哪里萌芽呢?2017 年 7 月,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美国马里兰州的写作课堂,观摩了其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阶段的写作课,获得了不少感悟。一、小学阶段:尊重并唤醒写作的萌芽Norwood 小学的夏令营写作课程,是巴尔的摩郡陶森大学的写作学教授在小学做的项目。他们将住在学校附近街区的非英语母语的孩子集中起来,进行小班化写作实践教学。当地的儿童文学作家 Dorothy 奶奶被邀请来给低年级的孩子上写作课,她带来了新作 Zander’ArmadilloStory。这位儿童文学作家曾荣获马里兰地区荣誉教师的称号,担任过校长和教育学院的讲师,同时又是一名专栏作家和写作教练。她在朗读她的新作中开启了教学。在念完一段故事主人公的悲伤的遭遇之后,作家奶奶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有过的伤心和难受的时刻。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起他们和玩具、宠物、朋友、父母的经历,一个一个都沉浸在往事的悲伤和分享的喜悦中,课堂情感饱满而喷薄。在倾听之后分享,用语言讲述内心,写作这件事情便顺理成章地发生了。作家奶奶在课堂“的最后分享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呢?那是因为我们每天开心、悲伤,有许多感受,如果我们把这一切记录下来,那么这些感受就会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可以与人分享也可以珍藏,无论我们成为怎样的自己,这一切都会留在我们”的文字里。 真实、美好的内心唤醒远远胜过没有温度的写作技巧!在美国的小学课堂中,写作教学是没有命题作文的!让孩子们在开心的基础上写一些文字是课程的宗旨。在 Norwood 小学的写作课上,教师会给每个孩子发一张纸,纸上画着一个大大的空白爱心。孩子们首先在这个大爱心里创建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地图,将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和情绪填入里面;然后挑选其中的一个关键词来写自己的故事,要求在一周的时间里完成选题、创作、修改和定稿的写作过程。女孩 Mary 已经完成了她的作文《我爱我家》的初稿,老师和她一起讨论如何进一步修改,他们一起标注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有没有细节,句子有没有变化,是否解释清楚了内容,有没有开头、中段、结尾的完整结构,有没有自己的感受。讨论的结果是运用的句式太单一了,但是情感非常丰富。Mary 于是着手開始修改她的初稿,改完之后用彩色的蜡笔在文末画了一道彩虹,老师微笑地坐在一边,看着她一种颜色一种颜色地为她的作品配图。不命题的自主选择尊重写作者的个体体验,孩子也像作家一样更重视和珍爱自己的作品。在小学的基础写作课中,孩子们从学习写作开始,就遵循且追寻个体感受,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素材。他们是一个个被尊重的创作个体,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回到内心,寻找自己,呈现分享。从内心最强烈的感受开始,那些有意思的事情一定是他愿意写下来分享的好故事。当我们一味指导孩子写好看的句子、写漂亮的段落的时候,当我们的孩子懵懂地面对陌生的文字手足无措的时候,他们需要的可能不是如何巧妙地拼搭文字的技巧,写作带给每个个体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