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终身教育管理体制构建探讨摘要:企业应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和投资者。企业员工的终身教育可以实行分别以国家、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三级管理体制。国家通过制定终身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健全终身教育管理机构等建立宏观调控机制。企业通过健全终身教育制度、建立工作机制、制定计划、构建培训体系等实现微观管理。企业员工通过转变学习观念和动机,充分发挥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人自主管理。 关键词:企业员工;终身教育;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0-0224-02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提倡与推广下,终身教育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国际共识。企业员工终身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终身学习既是企业员工个人追求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终身教育也是企业不断开发人力资源,在竞争中争得先机和保持优势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我国目前有 1.3 亿农民工转移到城镇,这一群体的平均教育年限不足 8 年,有些西部城市还不足 7 年,达不到初中毕业水平。他们中的相当部分是 18 一 22 岁的年轻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初等或中等教育,各类企业在对农民工的使用过程中都面临着提升员工素质的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终身教育管理体制,保证他们普遍能够接受适当的终身教育,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根据我国的现状,企业员工的终身教育可以实行分别以国家、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三级管理体制,不同的管理级别有不同的职责内容,通过三方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最终达到使企业员工能方便地实现终身接受教育的目的。具体地说,三级管理体制就是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计划指导、员工个人自主安排落实。1 完善国家宏观管理体制企业员工终身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在制度设计、机构设置、经费投入、教育功能转变等方面建立起具有宏观指导和调控功能的管理体制,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开展终身教育的良好环境,为企业员工终身教育创造条件。1.1 制定终身教育政策终身教育政策包括针对全社会的和专门针对特定群体的政策两部分,二者均对企业员工终身教育起调控、指导作用。目前,在我国的许多教育方面的纲领性文件中,都已涉及到终身教育的内容。如 1998 年制定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 2010 年基本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的工作目标;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新世“纪初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又提到要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这些事例表明,我国政府已把终身教育列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还只是把建设终身教育社会作为未来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还没有真正把终身教育理论作为制定各项教育政策的依据。现有的教育政策和法规中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终身教育的要求,还缺少具体政策措施。因此,各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要对现有的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剔除阻碍终身教育发展的部分,积极制定系统的,可操作的终身教育政策。此外,企业员工作为我国生产劳动的主力军,他们接受终身教育对于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有必要制定专门针对企业员工的终身教育政策。比如应当确立企业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学习的制度,督促教师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在财政上给予支持;强制性规定企业在员工继续教育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出台有利于企业员工继续接受教育的政策,如带薪休假制度、定期进修、培训制度等。通过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支持企业员工终身接受教育的良好环境。1.2 制定终身教育法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的构建和完善必须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和规范。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