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摘要】目前,我国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面临着正规学习成果、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的社会价值取向二元分化态势凸显,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体系结构庞杂、不系统,操作性不高,教育政策导向模糊和立法不深入等诸多现实困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明晰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政策导向,建立专门的、权威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组织实体,厘清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标准体系逻辑,是我国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关键词】学习成果认证;非正规学习成果;非正式学习成果【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9000104【收稿日期】20180313“【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 远教与职教一体化资历框”架建设与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为 173210“; 职教与远教一体化”学分银行认证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为DDJG1711301【作者简介】黄娥(1990—),女,重庆巫溪人,教育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远程教育。一、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研究逻辑起点(一)知识经济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信息存量是获取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建立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机制,以鼓励社会大众自主学习,提高人力资本增长速度和人才质量,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个体获取社会资源能力。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发生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才有价值,发生在学校外的教育学习价值不高,甚至被忽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發展和社会行业的深度整合,个体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以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经济效益,来获取更高占比的社会资源。建立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机制,使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具备正规教育学习成果的社会价值和流动性,激励人们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促进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同时,对提高社会人力资本质量和人力资本流动速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意义重大。(二)终身教育背景下成人继续教育发展新常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当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 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 两基一”“进 的重要战略目标, 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纲要》还要“求: 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会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同时 在继续教育中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衔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仅依靠正规学习成果,已不能满足个人多样化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大规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因此,继续教育俨然已成为符合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型社会要求的全民化教育,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点和突破口。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对其的认证是成人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发展的新常态。(三)提高社会资源配置公平性的软制度社会资源配置是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规范性配置,对于社会秩序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社会资源的公正配置有助于缓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社会利益分化和社会诉求多样化的现实背景下,资源配置追求的社会价值要兼顾公平和效率。从社会资源配置主体来看分为三类:市场、政府和社会主体,这三类主体的行动嵌入在社会整体的组织结构和关系结构之中,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均衡,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秩序、公平、公正。三大主体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行动逻辑起点各有差异:市场主体追求市场价值,以自由、竞争、效率和利润作为其价值追求。政府主体追求的则是政治价值,以公共利益、社会公平为参与社会资源配置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体则追求社会价值,以友爱、平等、和谐、互助为价值追求。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则是调和社会资源配置三大主体的中间环节,首先由政府制定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