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综述与政策性评价摘要:2006 年至今,学术界关于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本文基于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的视角,对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述评,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政治改革对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具有引导作用;我国教育政策目标非常重视对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价值平衡;我国教育政策价值不断民主化和完善。 关键词: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综述;政策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21-02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组织和管理教育的形式、方法和制度的总称,它受一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制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也逐步提高,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和阻力。为了更好地全面发展义务教育事业,使全民义务教育的权力得到充分发挥,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亟待完善。一、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综述1.探索完善现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叶澜等学者对我国现行的整个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剖析,提出了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①垂直式层级管理的组织“”形态与 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的管理权限之间存在很大矛盾;②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过于行政化,教育管理权高度集中于一级领导机构,致使政策指令难以有效执行和落实;③管理权限的改革与行政管理手段落后之间的矛盾;④行政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亟需完善。对此,学者们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设性对策。①重新界定政府角色,重构政府教育行政职能,适度分权,实现教育管理主体的多元化;②精简行政机构,推进教育行政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明确部门职能与分工,提高教育行政的效率;③强化教育行政的绩效和管理能力,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型教育行政机构,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水平;④借鉴企业绩效管理,在明确教育绩效的目标的基础上,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过程控制和绩效评价,进而完善教育行政责任问责制,进一步提高教育行政效能;⑤健全教育行政法规与政策,并据此对教育行政机构的权限进行规范化管理;⑥完善行政监督和参与机制,依法对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2.关注基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我国在不同时期处理公平与效率有不同的价值向度,2007 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要改革围绕 教育公平 这一主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进一步发展完善。自 2002“年以来基础教育推行 兼顾公平与效”“”率 的 以县为主 体制,试图在确保教育管理效率的同时缓解乡镇办学所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鲍传友等人认为,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是评价教育政策的两个主要标准,也是可持续发展基础教育必须处理好的基本关系。当前处理公平与效率的重点是,从基础教育的性质出发,树立正确的基础教育发展价值观,以基础性为基础教育价值选择的原点,以公平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以效率为实现基础教育公平性的手段与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基础教育的整体健康、平衡有序发展。3.研究教育券制度在推进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应用。张文艳,王霞认为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推行的教育券制度对我国基础教育体制的发展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如,该制度为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基础教育提供条件;有利于使学生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改变了政府、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凸显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本质,有利于创建多元教育服务机制;有利于学校间的良性竞争,尤其是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公平竞争。此外,为更好的推行教育券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实施,提出了几点政策性建议,如:转换政府的角色;确保政府财政投入;加大政府对实行教育券后的学校的政策监管;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合理调整教育资源分配。二、对当前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性评价学者祁型雨认为,教育政策的价值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教育的内在价值是指教育政策通过协调教育内部关系,解决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应然的与实然状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