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差异性研究摘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宏观政策导向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国家《2010-2020 教育发展纲要》颁布,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从容应对经济转型升级、生源下降等严“”“”峻形势,以及从 硬 影响向 软实力 转变,是高等职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对江苏、陕西两省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差异的重点方面进行比较,提出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比较作者简介:张新科(1966-),男,河南上蔡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德国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德比较高等教育;贾斌(1980-),男,河南平顶山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 2008 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以苏陕为个案的我国东西部高职教育发展差异性研”究 (编号:08SJB8800038),主持人:张新科。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3-0024-04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关系密切,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就业、改善民生、优化教育结构,体现社会公平、提升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政府抓职业教育“”的政策要像抓经济一样 硬 ,只有硬的政策,其影响才是巨大的、深远的、根本的。区域教育政策的取向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的快慢是密切相关的。江苏和陕西作为东西部地区教育对口协作的典型样本,两省所处的地域不同,所依托的经济产业不同等因素导致了政府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的差异。一、苏陕两省积极推进示范性院校建设,江苏在数量、规模、水平方面成就显著2006 年江苏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扶持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截至 2010 年,教育部、财政部先后从全国 1228 所高职院校中遴选出 200 所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江苏有国家示范性院校 7 所、国家骨干建设院校 8 所,入围数列全国之首。2007-2011 年,江苏省统筹地区和行业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先后遴选出 20 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并将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含 5 所高职院校)整体列为省级示范性高职园区,基本覆盖了所有省辖市。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省财政除每所资助专项建设经费 800 万元外,还按照与中央财政专项建设资金 1:1 的比例进行配套,建设期内省财政各类专项拨款达到 3:1,生均财政拨款执行与本科同样标准;对省示范高职院校和省示范高职园区院校,省财政每所资助 100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这些举措使江苏高职教育在全国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实践中形成了 江苏特”“”色 和 江苏气派 。“”“”十一五 期间,陕西实施了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 。立足陕西高新技术、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重点支持建设了 3 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省财政累计配套 8500 万元。目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已完成了示范院校建设计划,顺利通过了省级及教育部、财政部验收。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建设计划,有序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 年制定下发了《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通知》,启动了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计划通过 5 年时间,建成 8—10所能够引领陕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升高职院校建设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目前已遴选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 6 所院校,分别于2008 年、2009 年进入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省财政安排专项建设资金予以支持,目前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与江苏示范校建设相比,以及考虑地方经济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陕西在示范性院校建设的数量、规模、水平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二、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