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务输出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上广泛流通成为必然。中国是一个劳动力相对富余的国家,对外劳务输出是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支持国内经济建设的一个很好途径和手段,也有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务输出的现状,以及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劳务人员出国前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工程承包带动劳务输出,增加劳务输出渠道,提高信息准确性,加大信息量,优化社会服务,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健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和完善劳务输出的法制与管理等对策。 关键词: 劳动力 劳务输出 对外贸易 相应对策 一、中国劳务 输出的发展状况 (一)中国劳务输出人员倍增,劳务合作领域不断扩宽。近年来,中国劳务输出从各方面来看都有明显突破,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维护国家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简化了外出务工人员相关证件的办理程序。中国外出人数大大增多,据《中文导报》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最新《外国人雇佣状况报告》显示,截至 2013 年 10 月末,在日外国籍劳动者人数达到717,504 人,创 2007 年始统计以来最高纪录。其中,中国籍劳动者最多,达到 303,886 人,占到在日外国劳动者总数的42.4%[1]。随着中国对外交易、对外贸易的增多,我国劳务输出呈扩大趋势。出口贸易是对外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其中“”劳务输出在出口中所占比例位居第二。 十一五 期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 16%,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速度。在外劳务人员由 2009 年底的 168.9 万人上升到 2012 年的320 万人,新签合同 130.3 亿美元。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行业领域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和餐饮服务业。其中,建筑、纺织、渔业类劳务人员仍占外派劳务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也有一些设计咨询管理、科教文体卫、计算机技术服务等高级技术领域的劳务人员。中国已成为国际建筑、纺织劳务和海员的重要来源地,行业领域不断拓宽。其中非法外出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合法外出务工者多从事技术产业和承包等行业,成就颇大。由此可见,我国劳务输出在近年来得到了巨大的突破[2]-[4]。(二)享有国际劳务经营权的企业增多,企业经济实力增强带动劳动力输出。1979 年初,我国只有 4 家企业享有国际劳务输出经营权,现在已经发展到 600 多家。2010 年,在世界 225 家最大工程包公司的排行榜中,我国中建、港湾和中治等 25 家公司榜上有名。劳务输出是我国新发展起来的对外服务项目,在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中占有很大比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 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 的原则,认真遵循 守”约、保质、薄利、重义 的方针,经过 20 年的创业,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5]。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 二、中国劳务输出遇到的问题 (一)外出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素质低下,多呈 苦力型 。培训不到位,劳务输出人员文化素质低,缺乏竞争力。当前,我国外出务工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素质低,以中学文化程度居多,与国际劳务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具体表现在外语能力差,存在语言障碍,劳务人员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低,劳务人员技术构成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由于文化程度的制约,外出务工人员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针对岗位的相应培训几乎没有,择业时多以劳动密集型和体力劳动为主,普遍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稳定性差,难以融入当地正式稳定的就业岗位序列[6][7]。(二)中国劳务出口渠道单一,且以非官方输出方式为主。国外各劳务输出大国的普遍做法是输出劳务的渠道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通过政府间的协议输出劳务,或是通过企业间的国际合作输出劳务,或是通过个人关系到海外就业等。输出劳务的方法也很多,如工程承包带动劳务输出等。同国外劳务输出相比,我国劳务输出的渠道狭窄,经营方式单一,所以中国劳动力虽然富余,但企业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民间劳务输出大多都以违法形势为主,偷渡人员的人数更是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