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结合部学校外来员工子女的有效教育“我校位居城乡结合部,为了落实温家宝总理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的题词精神,我校接收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面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如何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施有效教育,是我们近几年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据统计: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为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管孩子,文化水平低,没有正确的方法管理孩子,而且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有许多不理解甚至误解。这些现“象都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了 5+2=0”(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等于零)的尴尬局面。笔者通过对学校 100 名外来务工子女的调查发现:他们做作业时,10.8%的家长外出工作不在家,20.2%的家长在看电视、打牌或做家务;有 3.7%的学生无固定地点做作业,9.6%的家庭没有书桌供孩子学习,43.1%的家庭无独立学习的房间。经过几年的调查分析,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多有如下一些特点:1.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有限,学生家长对教育认识不足外来务工子女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尤其是已经在农村就读,后来才转来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跟不上现有的教学进度。同时,外来务工子女中绝大多数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对子女培养工作与当地家长重视程度相差甚远,难以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组织、心理素质等辅导和指引。2.学生性格孤僻、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由于学生离开了原来生活的农村,离开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朋友,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里的一切都要重新去适应,因此自然会产生一种孤独和郁闷的感觉,短时间很难融入这个集体,加之学习跟不上,成绩退步,表现为厌学、不肯做作业,对环境的不适应,跟老师同学关系紧张,甚至有敌对情绪。3.家庭教育明显不够,与父母沟通甚少许多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对家庭教育看法非“”常狭隘,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上学就是 认识几个字 ,家长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和家庭看护就可以了。在家庭中,家长忙于工作,与子女交流甚少,基本上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只是偶尔问问孩子的考试分数。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了解,孩子有问题向家长求教,也是不理不答。 针对以上特点,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重视学校教育, 树立平等育人观 1.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倾注教育情感。学校接收外来务工子女来校就读后,由于生源的变化,老师们的思想也有很大的波动,认为教这样的孩子很难出成绩,对今后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有影响。必须通过教育活动统一大家的思“想,扫清老师们的思想障碍。应该让老师们明白,孔子 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就是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千百年来为人们推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孩子,如果还接受着迥异的教育,对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将产生不良的影响。让外来务工子女享受平等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怎样教育好他们才是我们的重要课题。2.要引领教职工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用爱心化解一道道难题。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我们感到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即 90%以上外来务工子女来自农民家庭,贫困生、插班生较多,学习基础较差,存在不讲卫生,打架骂人等不良行为习惯。学校管理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家感到,外来务工子女因为父母的原因,就学环境会不断的变化,这对他们学习的连贯性有很大的影响,必然会导致形成不良的学习行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课堂规范的教育。提倡鼓励教育,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外来务工子女在成绩和个人兴趣特长等方面会比当地的孩子逊色一些,存在着自卑心理。通过教育实践,当为他们搭建一个获取成功平台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真诚、善良、纯朴。3.学校抓好干部、党员、教职工三支队伍,保证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干部、党员、教职工三支队伍建设,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最“重要保证。牢牢把握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学校中心工作 这一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