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问题研究[摘要]对外劳务输出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也正在努力完成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并实施 走出去 的战略。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外劳务输出,需要增强政府在国际劳务合作中的作用,加强对外劳务输出立法,强化劳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规范劳务输出合同,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劳务输出计划,扩大对外劳务输出规模。[关键词] 对外劳务输出 国际劳务合作 规范 一、国际劳务合作与对外劳务输出概述国际劳务合作实际上是指劳动力要素在国际间的重新组合配置,具体是指一国的劳务人员到另一国的政府机构、企业或个人提供各种生产性或服务性劳动服务,并且获得收益的活动。按照劳动力移动的方向划分,可分为劳务输出和劳务输入。其中对外劳务输出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企业或个人通过某种形式向另一国(或地区)的企业或个人提供各类劳务,并按合同要求进行的一种经济合作形式,是劳动力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具体表现。二、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正逐步成为国际上的主要劳务输出国。目前,我国的劳务输出的范围非常广阔。从地域来看,我国与世界上 187 个国家和地区有国际劳务合作往来;从涉及的部门和行业来看,涉及建筑、冶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石油、广播、海洋捕劳、地质勘测、煤炭、林业、轻纺乃至电子、航天、核能等尖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行业、多层次的格局。从工程技术和业务能力来看,既能以劳务承包的方式从事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设备的安装,也能以承建制劳务的方式提供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为生产厂矿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还提供一些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技术培训和生产管理。我国的古典园林和烹调技术,在世界上久享盛名,也是劳务出口的优势之一。此外,还可以为外国航运公司提供海员,也是劳务出口的重要途径。然而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距离相差甚远。世界上劳务输出人数多的国家年输出总数都在 100 万人以上,多的达 300 万人以上。菲律宾是一个劳务出口大国,目前劳务输出已增加到 600万,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 21%,仅 1996 年共向国内汇回 75 亿美元,不仅缓解了本国的就业压力,而且大大促进了该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经过艰苦努力在今后几年若能把劳务输出总量增加到100 万人,也只是把占目前世界劳务输出总量 2500 万人的 1.12%提高到 4%。这与上述劳务出口大国相比,与我国这样一个 12亿多人口、劳动力十分丰富的国家相比,仍然是微不足道的。 三、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员侵权案件主要分为侵害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合同权益与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非合同权益。1.侵害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合同权益(1)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休息、休假权利。工作时间以及休息休假在劳务合同中作为主要合同条款应当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境外雇主常常故意违反,任意加班加点、延长或变相延长工作时间,剥夺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休息休假权益,有的甚至采取各种措施强迫劳务人员加班加点,并且不按规定给予补假和支付加班工资。(2)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工资收益权。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出国务工其主要的甚至全部目的在于获得较高收入。因而工资收益是外派人员关心的重点,同时境外雇主也常常借故予以卡扣拖欠,从而导致劳资双方矛盾,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合法权益。(3)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获得的劳动保护权益。许多国外企业在谈判和签约时,许诺提供优良安全的工作环境,但这往往是美丽的陷阱,许多承诺并不能兑现。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往往较所在国本国工人工作环境条件恶劣,有些甚至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直接有害劳工身心健康,从而导致许多工伤事故。(4)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获得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待遇的 权益和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接受职业教育权利。 2.侵害对外劳务输出人员非合同权益侵犯对外劳务输出人员非合同权益主要有:(1)侵犯对外劳务输出人员人格尊严。外国用工企业往往凭借其经济政治优势地位,对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实行歧视,任意打骂、侮辱对外劳务输出人员,侵犯其人格尊严。(2)限制对外劳务输出人员人身自由.许多外国用工企业利用多种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