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无锡教育国际化的思考近几年,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目标。扎实推进教育国际化,拓展教育发展空间,利用国内、国际两种教育资源,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因此,无锡有必要在已经取得的教育对外开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步伐。 一、 我市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应关注的两个认识问题(1)国际教育绝不等同于西方教育。近几年,我市新开办了多所国际学校,如:太湖国际学校、新区国际(美国人)学校、伊顿国际学校、韩国人学校等国际学校。引进并开办这些国际学校,为我市外籍学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选择,进一步改善了我市的外向型经济软环境,对提升我市的教育国际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需要重视的是,这些学校的教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各国投资商投资学校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所属国的教育。其中包括他们国家的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教学理念等,如韩国人学校沿用的是韩国现行的教育模式,新区国际(美国)学校沿用的是美国教育模式。所以,这些学校实际上是向海外推广自己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宣传本民族的文化。从本质上说,这种教育不是真正的国际教育,而是一种教育移植、文化迁徙。在中国办国际化学校,如果不体现中国的特色是难以想象的,国际化在许多外国学生的眼中表现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上海是教育国际化处于领先位置的地区。在上海,国际化办学模式以中国文化为主,中国文化的熏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许多外籍学生来到无锡,是希望融入无锡社会、体验中国文化、接受经过改良的中国式教育。大量的外籍人士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他们非常看好中国的教育。这表明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认同。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到中国更加系统地学习汉文化。还有外籍孩子的家长认为,中国以后是他们的贸易伙伴,无锡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孩子在中国学习,是在结识日后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认为,在无锡搞国际教育,适当引进一些国际教育机构,特别是西方教育机构是必要的,但不能把引进国际教育机构当成我市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唯一选择。(2)推进国际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本地区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所谓国际教育,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其本质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想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日益显现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数量多、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富于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 如何加快我市国际教育的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并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市的国际教育进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国际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与先进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加快我市国际教育进程,借鉴先进省市和外国的经验,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手。(1)从决策层面上来说,要具备国际化的意识和眼光。要搞好我市的国际教育,就必须注意培养自身超强的国际化意识,这是扎实推进我市国际教育进程的前提。只有具备了国际化的意识和眼光,才能真正确立起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并形成正确的思路,才能够用国际化的眼光去发现和分析问题,才能够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找准工作的突破口。(2)从操作层面上来说,要尽快制订我市加速国际教育进程的发展规划,分层、分类推进我市国际教育进程。一方面,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另一方面要及时制订教育国际化道路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并根据形势发展随时做出调整。规划要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标准。全市要有一盘棋的思想,通盘考虑,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各层次教育机构和学校都“”应该贯彻教育要 面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