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 现代汉语”语音学 教学改革刍议0 前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同时为了进一步培养对外汉语的教育人员,各个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一些学校为了更详细更专业的教授汉语,进行汉语教学,将原有现代汉语专业细化为现代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音学等不同的专科。就目前的教学实况而言,现有的教材和现有的教育理论等都不能够满足与汉语国际教育的需要,因此对现代汉语语音学进行改良,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1 现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音学知识的授课途径和主要问题(1“”) 现代汉语 的语音部分,主要以汉语的音系特点为基本结构线索,按照物理和生理语音学、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音位等进行组织。(2“”) 语言学概论 的语音部分,主要以普通语音学的基本结构线索进行组织,跟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辅音、元音作为一级结构框架,而后者以声母、韵母作为一级结构框“”架。部分学校还在高年级开设了独立的 普通语音学 课程作“”为 语言学概论 语音部分的延伸。(3“”) 二语习得概论 的语音部分,主要以语音习得规律的基本结构线索进行组织,偏重于对偏误现象及产生原因的分析。三个部分循序渐进相互关联,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出现了问题:(1“”“”) 现代汉语 和 语言学概论 的语音部分,不仅理论部分内容重复较多(如物理和生理语音学、发音语音学基础等内“”容),语料部分也多有重合。 现代汉语 一般只介绍普通话中出现的元音和辅音;“”语言学概论 对语音的介绍虽比现代汉语全面,但举例以汉语方言及民族语为主,书中涉及的外语材料远远无法满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2“”)在高年级单独开设的 普通语音学 课程,现有教材同样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需求相脱节。以长期使用的两本权威教材,林焘、王理嘉两位先生所著的《语音学教程》与罗常培、王均两位先生所著的《普通语音学纲要》为例,由于教材本身的编写初衷分别针对汉语专业和少数民族语专业,因此其语料甄选的总体方针是先内后外,这一方针能够很好地为培养汉语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工作者的目标服务,但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显然捉襟见肘。(3“”) 现代汉语 语音部分内容偏浅,如仍用大量篇幅讲授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正音。本世纪初,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媒体和网络每天都在像学生们传授不同的知识,同时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渴望愈来愈高,这种内在的潜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所以现有的教材就略显浅显,与学生的知识构成不成正比。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增加需要的内容,删减重复和浅显的内容,这样教材才能够得到更 好的利用。 2理念创新:眼光向外、以类型学促汉外融通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广泛,这就使得学生们的知识面更宽,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更全面,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更快,在这种情形之下,必须进行教育理念的全面改革,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生源素质。理念创新分为高低两个层次,针对于低层次而言,理论创新主要是指改变现有教学材料的内容和比重,不断的融入国际上的信息,以真正达到国际教育的目的。而就高层次的理论创新而言,要将最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中,从国际形势的变化分析,眼光放长远,促进中外文化和语言的融通。目前,教育界对于高层次的理论创新研究尚不足,还需要后继教育者的不断努力。“”“”淡化 现代汉语 的结构框架、强化 普通语言学 的结构框架,“”“”实际上也是要理顺 现代汉语 与 语言学概论 这两门语言学主干课程之间的关系。按照传统中文专业的课程体系,前者重在教授汉语的特殊规律,后者则更加偏重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但在新形势下,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今后的就业目标是教外国人学汉语,而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充分对比,知己知彼。因此我们认为,无论是讲授具体语言“”“”的 现代汉语 ,还是讲授人类语言普遍规律的 语言学概论 ,都应让学生及早建立语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观念,从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