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立学院医患关系教育中的开放式教学摘要: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后期教学中医患关系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较为鲜明的个性和社会能力强的特点,提出带教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型的医患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医患关系教育开放式教学 . 近几年来,医学“”“模式正从 纯生物学 模式转变为 生理-”心理一社会一环境 模式,医患关系逐步从传统的医方主导地位、病人盲从型的模式,向医患关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模式转变。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医患关系在医疗卫生界和社会舆论中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一现状促使我们在带教工作中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这种医患关系的转变。一、独立学院医患关系教育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内涵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封闭教学而言的。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表明,课堂教学必须突出 以人的发展为本 ,也就是使学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独立学院医患关系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是 满堂灌 ,教师处于主动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独立学院医患关系教育 开放式 教学模式,就是打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及教材界限,把一切有价值的分析对象和方式引入课堂,将传统伦理道德融于实践,再从实践中升华,以增强医患关系教育的实效性为目标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二、独立学院医患关系教育与开放式教学的内在联系1.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封闭式医患关系教育弊端深刻反思的结果。传统的医学伦理等课程为培养独立学院医学生的医风医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较为封闭的弊端。总体上看,我们的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禁区也较多。国内同行交流多,国际间的交流则比较少,从而对国外医患关系教育的状况和信息的了解和掌握也比较少。思想不够解放从而导致教育模式的封闭,如教育理念的封闭性、教育内容的封闭性及教育方法的封闭性等。培养有良好医患关系沟通协调能力的医学生是医患关系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革除弊端,实施开放式医患关系教育模式,以开放式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用开放式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和教育学生,用开放式的教育内容来武装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人文意识,因而也能适应当前的医疗环境、综合素质较高的医学生。2.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提高独立学院医患关系教育有效性的必要选择。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这些所产生的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1]在传统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习惯于封闭式教学,强调传统伦理道德知识医学伦理知识的灌输,并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让学生进行接受式学习。这必然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为了改变这种形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倡导一种开放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3.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以致用,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随着医疗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医患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合同及法律关系;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就医观念的变化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权和知情同意权日益重视,但由于客观存在的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一旦沟通不充分,医患关系处理不当,就极易导致医患纠纷的产生。当前医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感觉都非常良好,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医学生大多从小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缺乏沟通和协调能力。当他们进入临床实习时,对沟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非常有限。面对医院复杂的人际关系,倍感困惑。无所适从;同时,患者对实习医师又相对缺乏信任,容易发生摩擦。通过开放式教学的引导,可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正确对待、处理医患关系,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三、独立学院医患关系教育开放式教学缺乏的表现1.教育方式的封闭性。我国教育模式虽然历经了不计其数的变革和更新,成绩斐然,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对我国教育包括独立学院医学教育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