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科研型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摘要:根据现代高校科研实验室发展特点和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状况,从科研型实验教师的职业定位,职业规划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加强高校科研型实验技术人才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关键词:科研型实验教师;职业规划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近些年,国家对高校的发展极为重视,以高水平科研工作与高素质科研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实体研究机构逐渐增多,科研条件基本与国际接轨,但在软件建设方面,无法摆脱传统教学型实验室的运行模式,特别是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方面严重滞后,适应不了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是高校创建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关注和探讨。本文从科研型實验教师的职业定位,职业规划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加强高校科研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高校实验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目前,实验室管理的实验教师人员大多是七八十年代中专毕业生和部分夜大毕业生,致使目前高校实验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偏低、职称和收入也偏低的现象。现在虽然许多高校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却忽视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即使近些年留了少量的高学历的毕业生,也是进进出出,很难与实验队伍相融合,有些学校实验室工作人员经常是将不能胜任理论教学的教师、引进重要人才的家属或者从其他岗位流转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室工作,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较低。这样的状况很难成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且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近些年,国家对高校的发展极为重视, 211”“工程 、 985 工”程 等各项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多数高校建设速度有了较大的改观,而且效果明显。实验室建设主要表现在软件、硬件条件建设,实验室的面积不断扩大、仪器设备数量成倍增长,高精尖进口设备增加很多,研究水平提升显著。有些高校实验室建设在硬件方面已不输于或超过世界一流的实验室,许多重点高“校的实验室在基础教学方面,已经达到教育部要求的 一生一”套 的标准,但是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教师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二、高校科研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问题目前,在科研型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高学历人才不愿意到实验室进行工作,而已经在实验岗位上的老师,有些选择再进修而离开实验室,有些则流动到专任教师或行政管理岗位上,造成自己培养的人才也在不断流失实验技术队伍长期处在不稳定状态,人才断档,技术传承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科研实验室教师队伍在的优势,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一)实验教师的建设不受重视、岗位职业定位不清在科研实验技术队伍中,实验教师岗位的学历普遍偏低,博士以上实验技术人员很少,大多数实验技术队伍从事一些简单的设备维护,采购以及材料的出库入库等工作,大大降低了实验技术人员在科研实验室的作用,也影响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价值。再者,多数科研院所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经常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实验室硬件建设和高端科研人员的引进方面,忽略实验室实验教师的建设和规划。实验教师岗位职业定位不清。实验教师在科研团队中,是实验技术的精通者与培训者,是具体实验方案的直接设计者与执行者。但是在现实中,考虑到人员成本的问题,实验教师常常身兼技术、管理、行政三类实验室事务,工作量大大增加,除了日常科研实验外,实验室建设工作、实验室行政工作、实验室采购工作等,这些工作繁杂琐碎、辛苦,无法量化,也不在各类考核、评比、晋级范畴之内,但是却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实验教师在本职工作上的钻研与提升。(二)实验教师岗位职业发展整体规划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实验教师岗位缺少完善的职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健全的相应配套政策。通常,高校实验教师在学历、资历水平,地位待遇上都“”明显逊于专任教师,这不仅是传统的 重教学轻实验 观念在作祟,真正的根本是缺乏对实验教师这一岗位的职业发展有完善的的职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健全的相应配套政策,而在以科研为“”主的实验平台上,已不存在教学与实验的 冲突 ,但是这种长久积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