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的知识分子“”三年暂时困难 对于今天的年青人来说,已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了,而对于经历了那段日子的人们来说,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本文试图以南方的一所普通高校为个案,对这一特殊时期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作一点描述,借此希望我们每个人倍加珍惜今天的生活。“”一、 投机倒把 的教授1958 年到 1960“”年三年的 大跃进 ,给中国带来的不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倒退。到 1960 年,国民经济出现了人所共见的严重困难,广大人民感受最直接的,是粮食等农副产品的严重不足。为此,国家一再压低粮食供应标准。1960 年 9 月,中共中央专门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发出指示,要求农村口粮标准必须降低,城市供应标准也必须相应降低,除了高温、高空、井下和担负重体力劳动的职工外,其余的全部城市人口,每人每月必须压低口粮标准两斤左右。应该说,在严重的困难面前,党对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给予了尽可能的照顾。1960 年 7 月,国务院秘书长齐燕铭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指示精神,起草了一份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建议对高级知识分子一级人员每人每月供应肉四斤,白糖二斤,甲级烟两条,鸡蛋三斤;对于高级知识分子中的二、三级人员,每人每月供应肉二斤、白糖二斤,甲级烟两条,鸡蛋两斤。这分别是部级和厅局级干部享受的待遇。中共中央还指示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要求各地参照执行。今天看来,这样的照顾似乎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则几乎是倾其所能了。 然而,能享受这种待遇的,毕竟是知识分子中的少数人。 这里记录的南方一所普通高校的情况,便可充分体现知识分子的处境。这个学校的党委宣传部,编印了一份供校领导参考的《内部情况》。在 1960 年 12 月的一期《内部情况》上,有一份《中文系教师思想状况》,里面有这样的内容:方某某:一艰苦就留恋香港生活,胃病一来,就想快些回家,一上街见吃的东西就买,对市场供应有意见,粮、饼国家抬高物价,国家不对,心中不痛快。自己想,这种生活什么时候才结束!这样的日子短时间还可以,长期以来,实在受不了。梁某某:怎么搞的,为什么市场供应越来越糟了呢?58 年以前多么好,那时工作学习起来精力很充沛。现在工作提不起“劲,主要是没有油水。像我们这样大的国家,又是 一穷二”白 ,要恢复过来难啊!什么时候才能好转呢?前途渺茫。目前市场上啥也见不到,天气冷了,想给小孩买双棉鞋,找了几家铺子也没有买到,只得将自己的棉鞋前面放点棉花给他穿。把人民生活压得这样低,这样时局,几时才能好转啊!周某某:我的肚子一饿就怀念过去的自由市场好,觉得今不如昔。我有病也不想去看,心想有病更好,可以减少吃的。每天上街东找西望,想找东西吃。羡慕别人有很多票,心想这种日子早日过去吧!希望一、二年后有好转,但什么时候才能好转呢?前途渺茫。胡某某:粮食定量太低了,肚子老是饿,所以我现在常在食堂买双份菜和米豆腐吃,吃完饭也不离开食堂,转来转回想找门路,找来找去也找不到。肚子饿就借别人的外汇证去买来煮。但这个门也不行了。所以我现在对以后生活没有希望。就是有也渺茫得很。何时何月才好?看到档案中记录的这些文字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他们这时所思考的,不是如何地搞好教学,也不是如何地搞好科研,而是如何地填饱肚子。当然,此时并不是只有知识分子填不饱肚子,可以说全国人民都是如此。更使人感到悲戚的是,即使在这肚子空空如也的时节,也仍然“”没有放松对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的警惕。过了两个月后,又一份反映中文系教师思想动态的材料摆到了党委领导的桌子上。材料中说,中文系的 67“个教师中,对 三”“面红旗 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类。属于第一类的,即对 三面红”旗 表示拥护,明确认识当前的形势,政治立场坚定,能积极贯彻党的政策的有 16 人,占教师人数的 23.88%。属于第二类“”的,即对 三面红旗 及党的政策持怀疑态度,对当前形势认识模糊,立场动摇,干劲不足,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有 37 人,占教师人数的 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