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规划与外部发展步调不协调 摘 要:针对目前青年教师状况,指出了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规划与外部发展步调的几大不协调,各高职院校应从长远角度出 发,重视和发展青年教师群体。 关键词:青年教师 不协调 评价机制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规模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吸收了大批的青年教师加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列,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积极进取,但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规划与外部发展步调出现了不协调。一、青年教师要求提高教学能力与培养方式的不协调1.从课堂到讲堂缺乏师范培训。国外的高职学校教师基本上必须具备 1-3 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才有可能进入高校教师行列,而在我国高校教师基本是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通过招聘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乏基本的师范培训,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培训,岗位意识、责任意识、,与实际工作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师范教育中,教师的职业思想、责任意识、岗位意识虽有进行教育,师范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思想、责任意识、岗位意识都会进行培训,而现在的青年教师正是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即使在在走上教师岗位前要经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学习,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教师实际应具备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仍存在较大不足,从而影响其对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产生动摇,职业认同感不强。没有系统学习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心理不了解,不能很好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就没有办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系统学习教育学原理,不能掌握基本的教育规律,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不能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差,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也就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2.青年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进行高校教师培训可以提高高校教师的自身素养,不断地迈向专业化水平,同时有助于高校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还能够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协调发展,但是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存在诸多问题:2.1 学校缺乏制度保障。相关制度不健全,对于培训时间、培训经费的来源没有明确规定,即使有相关文件由于时间问题、经费紧张而得不到落实,或者出现打折落实的情况。2.2 培训经费不足,分配不均。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导致培训经费不能得到完全满足。从区域上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从学校性质上,骨干示范校相对多,而普通学校少,实际上普通学校因为师资较薄弱,更需要培训;从学校内部看,职称高的教师国内、国际培训机会更多,而青年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或者资历不够培训机会较少。2.3 培训内容模式不能满足青年教师需要。现有的培训模式以满足多数人的要求为目标,缺乏个性化培训,培训内容往往跟不上高校发展的节奏,有些内容陈旧,模式化,束缚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培训内容更加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脱离实践,这样的培训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引起反感。2.4 缺乏对培训方案、培训效果的评估。有些高校对于新教师的培训过于形式化,而不注重培训方案、内容的设计,培训结束后也没有相应的考核,使得培训效率不高。2.5 缺乏激励机制。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的激励措施不健全,就会使教师参加培训积极性受到影响;评估考核机制不健全,就无法保障培训质量;高校教师培训约束机制不完善,就无法实现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期间工作津贴得不到保障,培训后奖金、晋升得不到保障就会导致青年教师缺乏培训的积极性,即使参加培训也是消极怠工。3.对青年教师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面缺乏指导。青年教师毕业以后即买入教师工作岗位,缺乏实践锻炼。高职学校和本科学校相比,更加注重实践教育,而教师自身就缺乏实践锻炼,只能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实践来讲,只能纸上谈兵,讲解难免枯燥空洞。青年教师也很注重实践方面的提高,但是只能自己摸索,由于实践场所、实践时间的限制,缺乏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没有办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而也就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4.“”“”老带新 制度落实不到位。高校往往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