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 三位一体 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2014 年以来,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对现行的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兴专业,必须改变传统的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应对这种挑战。 三位一体 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 创新之根在实践 的基础上提出的,融 教育观摩、假日模”拟学校、教育实习 为一体,使学生真正掌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所必备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158-02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产物。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小学教师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中师和师专来完成。1998年,教育部批准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和南京晓庄学院四所学校作为试点单位在全国率先招收小学教育本科学生。1998—2011 年,小学教育专业一直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目录外专业。[1]经过 14 年的发展,专业建设逐渐趋于成熟,于 2012 年正式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归属于 教育学 学科门类,这标志着小学教育专业将在教育学的学科大类下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但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历史决定了它不可能按照传统的学科教学的模式来办学,如何构建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成为下一个阶段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一、小学教育专业 三位一体 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背景研究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 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这些要求的提出,意味着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以应对国家的改革。因此,从 2011 年以来,教育部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举措来规范教师职业的要求。(一)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改革2011 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在浙江、湖北两省率先启动。2015 年除新疆、西藏两个自治区外,其他“”省份均实行 国考 。新的国家统一考试统一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大纲;完善了考试科目设置,突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查,以前的考试 60%为知识性考题,现在 60%的题目考查实践能力。[2](二)教育部陆续出台关于教师培养的政策规定2011 年 6 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出台,其中明确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2012 年2 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文件正式下发,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其中对实践能力提出的要求“是: 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 。[3]“”(三) 卓越教师 培养计划的启动教育部师范司于 2014“”年启动 卓越教师 培养计划,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 三位一体 协同培养新机制,其中主要的核心问题还是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计划中明确指“出: 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对 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 全过”程提出明确要求。“”二、小学教育专业 三位一体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要求这个专业必须以 实践取向 作为“”根本的办学原则。 实践是创新之根! 实践教学是本专业的一“大特色。我们把 让学生早期接触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并以”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为主线贯穿四年教育的始终 作为办学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建立的 三位一体 实践教学体系是基“”于 创新之根在实践 这个命题上设计的。在确定实践取向的基本原则之后,我们确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培 养的目标。 (一)具有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经历 1~2 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参与指导学习、管理班级和组织班队活动,获得与家庭、社区联系的经历;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获得与其他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