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主体地位弱化的内在因素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主体地位弱化不但延缓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民主意识、权利与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合作意识等内在因素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主体地位弱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025-022010 年 1 月 31 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了 新生代农民工 的概念,并强调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我们现在常说“的 80 后、90”后 ,即 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出生的农民工,这一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 60%。新生代农民工无论从现有的土地制度还是农村家庭的观念上看,大多都已经脱离“”了 农工并举 的老一代农民工的生活轨迹,其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整体受教育水平高、职业要求高、对物质和精神追求欲望强烈、进入城市的愿望强烈等;但也体现出新生代农民工吃苦耐劳性差、工作耐力低,以及当理想和现实出现脱离时的茫然无措的弱点。这些特点也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自身适应能力和主体意识的弱化,加之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构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主体地位提升的桎梏。如果说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就是农民工的主力军。那么其主体地位如何,将决定其在社会群体中,特别是在城市群体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城镇化的进程。一、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素质弱化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年轻健康的身体、思维敏捷的头脑和强烈融入城市的欲望,但是由于其往往是走出校门就进入打工行列,社会经验少、工作能力和水平较差。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 34.8%的人员参加过单位或雇主组织的培训,27.0%是自己花钱参加培训班,12.8%参加过所在地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只有 9.1%参加过一些社会培训组织提供的免费培训;而有 30.7%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这严重限制了他们进入收入水平高、工作环境好和保障机制健全的工作岗位,导致其融入社会的速度较慢。其经济实力较弱也使其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和水平受到限制,与具有较高受教育水平的城市同龄人相比其竞争力明显不足。新生代农民工弱化的人力资本在社会各种排斥因素的作用下,其经济资本积累速度较慢,融入社会速度较慢,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不足,从而严重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阶层主体地位的提升。 二、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意识淡薄 (一)新生代农民工民主意识淡薄民主意识主要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对本身在民主政治生活中所承担角色的认知和态度。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受教育水平高的特点,其参与民主政治的意愿也较强烈。但从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民主政治的方式和目的上看,往往具有单一性和严重的利益性,只有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时,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政治的热情,否则就会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情绪。2010 年湖南省社科院人口所一项针对湘、粤两省的问卷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政治的关注度比上一代农民工有了明显提高,但他们关注政治更多地集中在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质。在对 1256“”“名农民工的调查中,对国家大事表示 关注 或 非常关”注 的占 74.7%,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对民主政治的关注热情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发现,仅仅有 21.6%的农民工参加过家乡最近一次的村一级选举,在打工地区参加居委会选举的也仅仅为5%。①他们对民主选举问题往往持冷漠态度。新生代农民工民主意识淡薄既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也有其现实原因。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体现在农民身上就是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在长期的家庭环境熏陶中就形成了淡漠民主政治的思维意识。另外,由于对现实政治制度的不了解以及其分散性也严重影响了其参与民主政治的积极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