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涵式发展“”亟待实现 三个转变[摘要]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同时也面临多重困境,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整体质量不佳、精准化程度低、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因此,现阶段高校应推进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创业教育课程内涵式发展,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成效的协调统一。针对我国高校实际,推進创业教育课程内涵式发展亟待在三个方面实现转变:观念转变,从重规模扩张转向重质量提升;结构转变,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准式供给;路径转变,从理论主导转向实践创新。[关键词] 高校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内涵式发展 [作者简介]臧玲玲(1986- ),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 师,博士。(河南 开封475004)[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 2013 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 工程类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研究——以研究型”大学为例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EDA130377)[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9-0090-06从 1998 年清华大学首次为本科生开设《高新技术创业管理》,到 2012 年教育部要求普通本科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 创业基础 必修课,以及 2015 年《教育部关于做好 2016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要求 从 2016 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在资金投入、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理念滞后、整体质量不高、精准化程度低、实效性亟待提升等。因此,着力解决创业教育课程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创业教育课程内涵式发展是现阶段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涵式发展与上一阶段“的外延式发展相对应: 外延式发展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关注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张;而内涵式发展注重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优化、质量提升、水平提高、实力增强等。 ①当然,强调内涵式发展并不意味着否定外延式发展,内涵式发展建立在外延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激发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由量变引发质变,实现质的跨越式发展。具体而言,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涵式发展是指,发挥高校内部驱动力,以提升课程质量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针对性,提高课程实效性,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协调统一发展。针对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推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涵式发展亟待实“”现 三个转变 。一、观念转变:从重规模扩张转向重质量提升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规模扩张带来的质量不佳问题成为制约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 2017 年发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调查报告显“示: 七成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超过半数高校开设必修课和网络课程,但仅有 39%的高校进行了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材研发 ② 93.5%的学生对所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情况表示满意,但是在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相”“”较偏低。 ③因此,高校要从关注外在的 硬指标 向提升内在“”的 软实力 转变,着力提高创业教育课程整体质量。1.加强课程编制的科学性。课程编制的科学性是确保创业教育课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近些年,创业教育发达的欧美国家相继出台了各类标准指导创业教育课程编制。美国 2004 年颁布的《创业教育国家内容标准》(NationalContent Standards for 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以从事创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线,对创业教育所需涵盖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要性指导。欧盟 2016 年颁布的《创业能力框架》(EntreComp:TheEntrepreneurship CompetenceFramework)从定义与内涵、能力框架、具体要素、学习进阶模型、学习结果等方面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创业教育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对照我国发展实际,很多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编制方面没有规范的内容标准,创业教育教材存在简单移植或随意拼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