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形势下科学传播的缺失模型在中小城市社区教育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在科学传播缺失模型的视域下,运用问卷调查法,以三门峡市为例,探索基于互联网时代下,中小城市社区教育“”“”的 缺失 所在及如何填补 缺失 。中小城市社区居民因文化水“”平和科学素养普遍较低等原因无法理解和接受 缺失 ,所以政“府要依靠 互联网+”社区教育的模式建立信任与价值认同方式“”来填补 缺失 。“关键词: 互联网+”社区教育;科学传播; 缺失 一、引言“受教育信息化发展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影响, 互联网+”社区教育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有效拓展学习空间,为社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1]“互联网+”时代下的社区教育是政府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向社区公众进行科学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社区居民自主选择接受科学普及的过程。而我国现在社区教育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广泛开展、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的发展格局,且大城市、中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社区教育发展差距更大。[2]中小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大城市居民,[3]其自身“”缺乏一定的科学知识及科学素养从而存在 缺失 ,需要借助社“区教育的形式提升。 互联网+”社区教育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2016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要 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 。[4]“互联网+”社区教育借助网络平台使科学信息能够以更便利、形式多样的方式传达给民众。科学传播的缺失模型核心概念是通过传播科学思想及精神来弥补公众的缺失,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二、三门峡市区 互联网+”社区教育调查情况及分析三门峡地处河南西部,[5]据 2017 年城市发展报告,三门峡被定义为四线城市。笔者于 2019 年 1 月 15 日至 2 月 25 日,对三门峡市区各社区以及教育体育局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和民间社区学院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问卷线上线下共发布 523 份,结果为:1.三门峡市区各社区已普及社区教育,六西社区、五原路社区、和平社区、建南社区参与调查人数较多,分别占比为12.28%、12.28%、10.09%、9.65%。2.参与者年龄较多处于 26~60 岁。3.参与者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大多为 70 岁以上老人,占比 12.5%;文化程度于中专及高中的多为 46~60 岁人群,占比 37.8%;文化程度处于大专及大学本科的多为 25~45 岁人群,占比为 31.3%;文化程度处于硕士及以上的多为 18~25岁,占比 18.4%。4.选择偶尔参与过社区教育的占比 39.04%,从未参与的占比30.7%,较多参与的占比 26.75%,频繁参与的占比 3.51%。18~25 岁年轻群体较多从未参与过社区教育活动,认为他们不需要参与,有些参与者没有听说过三门峡社区教育。偶尔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多为 26~45 岁青年,无太多自愿参与的意愿。较多参与人群中大多为退休后的老年人。频繁参与的多为社区的工作人员或参加老年大学的人群。5.参与民众是否有意愿参与社区教育,67.32% 民众选择是。 6.进行社区教育的方式,倾向于线上教育的达到 56.58%,倾向于线下教育的为 43.42%。7.“是否应大力推广 互联网+”社区教育,92.54%的参与者选择是。7.46%参与调查者大多为老年人,他们认为自己能力参与在互联网上参与学习。8.“对于 互联网+”社区教育 55.7%参与人群选择从未参与,较少参与达 28.95%“。 互联网+”社区教育在三门峡市区仍只是个模型,还未正式建立起来,多数人没有参与过线上教育。参与“过 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大多为职高的青年人,学习专业技能。9.“参与 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平台大多为网易公开课,三门峡湖滨教科微信公众号,三门峡社区教育网站等。10.对于社区教育中较为关注的内容选择生活科普类占比55.26%,健康科普 71.05%,艺术教学 32.46%,文化教学39.47%。11.58.23% 参与民众认为社区教育对他们很有帮助。 12.主要建 议为: ①希望教育内容更有趣,调动大家积极性。②“大力开展 互联网+”社区教育,对于线上服务平台,既可统 一共享资源,也可分区管理,各具特色发展。 ③多考虑居民需求,线上线下协调运行。三、科学传播的缺失模型:社区居民的理解与接受缺失逻辑科学传播的缺失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