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近代开封教会中学兴亡研究

近代开封教会中学兴亡研究_第1页
1/6
近代开封教会中学兴亡研究_第2页
2/6
近代开封教会中学兴亡研究_第3页
3/6
近代开封教会中学兴亡研究【摘要】:开封教会中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与繁荣、调整与改革、没落与消亡等阶段。教会中学填补了新旧教育制度过渡时期的空白,引进了近代西方的教育模式,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开封 教会中学 创立 繁荣 改革 没落 消亡近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伴随着武力的胁迫与枪弹,使得广大群众对基督教持普遍反感与敌视的态度。传教士试图以教育为突破口,打开人民的心扉,吸引大批虔诚的信徒加入基督“教。 最初之教会学校,实为辅助传道而设,传道者既不能即得成人之信仰,乃开设学校俾得集孩童于基督教义之影响之”下。 利用学校来传播基督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国素来有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传统,人民也乐于把孩子送进学校接受教育。教会学校对基督“教传播的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他们在就读过程中基本上都信奉上了基督宗教,毕业后大都成为了宣教人员,或是在教会从事其他服务工作。”“基督教教育对于中国教会全部事业上之”特殊贡献,为能应用教育方法,以实现传教之目的。经过传教士的辛苦工作,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已经逐渐建立起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相对比较完整的基督教教育体“制。由于中学生还未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 其一生重大之问题皆于斯时决定之,如职业之选择,个人习惯及处世态度之养成,以及其一生之师友学校教堂皆于此时选定,而其信”从或舍弃基督教亦于此时为解决之际也。 教会对其进行了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教会中学的快速发展。教会中学也逐渐成为基督教教育体制中发展最完善的一部分。开封作为近代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集河南的文化、政治中心于一体。基督教若想进入河南传播,自然要先打开开封的大门。但是由于开封相对闭塞、民风保守,排外情绪严重。传教士几次欲入,均已失败告终。直到 1902 年,传教士奉旨才得以正式进入开封。1909 年,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被任命为河南教区的主教,在其不懈的努力下,加拿大圣公会在开封先后建立“”了 三一 大教堂、保生堂孤儿院、圣玛丽亚女子中学、圣安德烈中学,为开封教会中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当传教士在开封成功立足后,为了迅速打开传教事业的新局面,1909 年美国浸礼会的传教士施爱理建立了开封历史上第一所教会中学——济汴中学。1912 年,加拿大圣公会的传教士怀履光创办了圣安德烈中学。当时开封的众多学堂仍然教授传统的孔孟之学,学生对新式的西方学校根本不感兴趣。但教会中学对家境贫寒、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实行免费的政策,这就吸引了一批贫穷但想读书的学生。加之,教会中学采取了西方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相比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先进性。教会中学的招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圣玛丽亚女中与施育女中的陆续建成,进一步扩充了教会中学的实力。此时的教会中学在开封教育界初露锋芒,逐渐获得了一席之地。在 1916——1924 年,开封教会中学迎来了发展的繁荣期。首先在数量上,教会中学占有绝对的优势,当时的开封私立学校除了教会中学外,只有一所中州公学,公立学校也寥寥无几。其次,在办学规模和学生人数上,教会中学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圣安德烈中学和济汴中学在当时的开封教育界具有较高的声“”誉,被称为当时开封的 两大洋校 ,在省内外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生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据史料“”记载, 男女学生不下一千六七百人。随着 1922 国内收回教育权的运动的兴起,加之教会中学过度重视宗教思想的教育,长期与中国传统教育相分离,从而加重人们对教会学校的质疑和批评,开封教会中学的发展面临着危机。为了改善危机,教会中学开始了自我调整。圣安德烈中學在这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它首先采用北京国民政府在 1922“”年颁行 壬戌学制 ,并将原来的预科制和选科制改为三·三制,学生的课程也按照三·三制中学所规定的科目进行安排,随后又取消了圣道课。但是,随着收回教育权运动的深入,教会中学所面临的形势愈加严峻。1924 年,在开封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十届年会,先后表决通过《取缔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近代开封教会中学兴亡研究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