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公民教科书的诞生一一九一七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浙江吴兴人方浏生编辑的国民学校用《公民读本》(两册),台湾教育史家司琦教授认为这“”是 我国最早的公民教科书 。若限定在国人自编教本的范围,笔者同意司琦教授的论断。《公民读本》是一九二二年壬戌学“制建立公民科之前为数不多的公民教科书之一,其 编辑大”“”意 说明主旨是教授 公民所必需之知识及道德 ,并列出八个要点:甲、民国组织之大要;乙、民国立法、行政、司法之大要;丙、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权利、义务之大要;丁、国家财用与国民生计之大要;戊、法治国之精神;己、自治制之大略,及其能力之养成;庚、国际竞争及现世界之趋势;辛、民主国立国之元气。读本上册有国家、国民、民族、国体、政体、国会、政府、法院、国民之权利义务、法律与道德、自治和选举等课文,下册有军备、警察、户口、租税、国债、预算决算、货币、教育、生计、公众卫生、外交及欧战等课目。“第一课《中华民国》,说明我国两千年来 君主专制,不足图”“治 ,因而 起革命军于武昌,全国响应,清廷逊位,中华民国”于是成立 。开篇讲述国体变革过程,给人强烈的历史定位感。《政体》一课对比立宪与专制,说明分权制衡机制:立宪与专制之别,即在主权作用之有限无限。盖立宪之国,既有宪法,以定政权所属。又设国会以立法。设法院以司法。政府失政,国会得弹劾之。诉讼裁判,法院主之。行政官不能干涉。故政治趋于正轨,人民无所冤屈。专制国则反是。政权无限,威福自专,人民冤苦,末由陈诉。积久溃决,必起革命。现代各国,或由人民请求,或由君主自动,均已改为立宪政体。否则人民革命,变为民主国体,而行立宪政体。我中华民国亦其一也。“《国会》一课告诉学生,国会由人民选举议员组成, 国会之”行为,不啻人民之行为 。国会职权包括立法权和监督财政“权: 凡政府收入支出,事前必编造预算,求国会之同意。事”后必编造决算,得国会之承认。《政府》一课讲述大总统的性质、产生方式、权能及任期,并介绍国务院的组成及政务施行程序。“《选举》一课强调 选举为人民之权利,故人民不当放弃选举”“权 ,选举的原则是: 其人而果善也,虽与我绝无私交,我当举之。其人而不善也,虽权足以制我,利足以动我,我亦不当……”举之也“课文最后总结中华民国的根本精神: 自大总统以至各级官吏,皆为国家之公仆。故人人皆治人者,人人皆治于人者,人”人自由,人人平等。这些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基础的政治常识,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的必备知识,但很难想象在近百年前的教科书中已经有如此妥当周全的论述。“”“该书为 国民学校 用书。民初学制划分小学校为 初等小学”“”“校 和 高等小学校 ,初小修业四年。袁世凯任大总统后将 初”“”等小学校 改为 国民学校 ,修业年限不变。作者说明这部读本就是遵照《国民学校令实施细则》而编。课文文辞雅驯、论述中平,没有空洞的道德说教,以近代国家结构和运行机制为核心,强调国体变更、政体改革的意义和中华民国的历史地位,这是一种宝贵的现代启蒙。读本的编辑者方浏生已不可考,不过笔者搜罗查知他编写过数种教本。一九一七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编著的儿童识字书《蒙师箴言》,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他编写的高等小学用《新式修身教科书》已发行至第七版。该书的校订者也是学有专精、具有新知识和新理念的学者——主要校订人是著名政治家、法学家、外交家王宠惠。一九一七年王宠惠结束护国运动后赴京担任法律编纂会会长,在此期间校订了该读本;另一位校订者是著名教育家、出版家、中华书局的创办人陆费逵。该著通过教育部审定并多次再版,市场影响颇佳。更重要的是,如果对照方浏生自己所编著、销量不错的《新式修身教科书》——观其第一册二十二课目录:慎独、不妄语、尚朴、有恒、进取、求知识、修技能、勇武、致良知、力行……可以看出《公民读本》已形成自成一体的知识结构,在“”知识内容和观念培养上与修身教本几无重合。在 修身科 尚未“”退出课程体系、 公民科 尚未登上历史舞台之时,它开创了日后公民教科书的知识体系,标志着公民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