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水情教育调查研究及浅析摘要:大学生对水情的认知程度既影响着当今学校和社区的节水工作,也与我国社会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息息相关。开展水情教育,大学生是重要突破口,是未来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笔者通过走访武汉和黄石两地的部分高校和社区,调查研究了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对水情的了解情况及节水意识。结合高校大学生教育的特点,从学校、教师及学生社团多个层面探讨分析了推进高校水情教育,增强大学生水情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水情教育;节水;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046-02中国是全世界 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具备如下特征:①总量匮乏、人均占有量更低;②区域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③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发。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公众的生活和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利部预计,到 2030 年全国人口将突破 16 亿,届时人均占有水量仅 1750 立方米,实际可利用水量已接近合理利用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2010 年西南五省市遭遇百年不遇大干旱,导致 2200 余万人饮水无法保障,受旱耕地面积达 1.11 亿亩,部分旱区旱情持续近 5 个月。然而,与这一国情极不相符的是用水浪费、水的利用效率低下,科学用水、节约用水仍然做得很不够。一、我国水情教育现状近年来,水情教育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2012年 9 月,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正式成立,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水情教育对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中央对水情教育的高度重视。水情教育实质是一种广义的科学普及教育,它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整体教育水平,推广普及中国的水文化、水历史、水科学知识、水利知识[1],以提高公众参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能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呼吁全民的水情教育,水情教育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公众等等。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充满能量又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是进行水情教育的重点对象。2012年湖北省多管齐下开展水情教育,针对高校大学生组建水情知识宣讲团,开办水情教育讲座,建立节水和水法规教育实践基地,成立了武汉节水科技馆等 7 个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并实现地区水利局与高校的共建等等。这些举措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更大程度地关注我国水情,使大学生水情教育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停留在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 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等宣传口号中,推进了高校的水情教育。二、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推进高校水情教育,党中央、各级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为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然而,为了切实增强大学生水情教育效果,高校还需要积极探索水情教育方式,从大学校园内部出发,针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水情教育的特点,研究大学生水情教育规律,不断丰富发展水情教育载体,着力提高水情教育水平。笔者于 2013“年暑期在武汉、黄石两地开展了 大学生水情教育”研究 主题实践活动,主要走访了两地的部分高校和社区,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交流等形式,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广泛的水情访谈,整理繁杂的调查资料,分析掌握了当前大学生对于水情的了解情况,进而了解社会及高校对于大学生水情教育的开展情况,评估了水情教育效果,更好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水情教育的优缺点,通过调研真正达到 融入中心,走”进青年 的目的。1.实地调研交流。在调研访谈中,经常可以听到受访大学生提“到: 那个水情知识我好像有点印象啊,但是不怎么记得”了。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盆里的水早已溢出然而自来水龙头仍旧哗哗作响、洗脸时水不用水盆接、冬天用烧开的水盛放在水杯里捂手取暖等现象比比皆是,在调研的高校中普遍存在。学生们知道这样做不对,是浪费水的行为,但是心里又会“想: 有这么多水资源可以利用,我浪费的这一点点也不算什”么吧 。这样的回复是对我们以往水情教育的一种消极反应,也是大学生水情教育流于形式、活动开展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