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五年制高职校教研活动的规范性与实效性摘要:五年制高职校在发展中如何发挥学科教研的功能,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学科教研中存在的组织人员不稳定、功能定位偏离、指导监督不利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教研活动的规范性与实效性建设的三大改进措施,即将学科教研定位于学习型组织,加强组织的文化建设提高凝聚力,加强学校对教研组的组织建设、活动指导、评价监督等过程管理。关键词:教研;规范性;实效性学科组是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学科教研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如何提高五年制高职学校教研活动的规范性与实效性谈一些认识。 一、 五年制高职学科教研活动现状分析 1. 主要问题(1)组织成员不稳定。高职学校学科组一般分为专业学校组与基础文化课程学校组,在组织方式上,根据各校层级管理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有的五年制高职校以系科为单位组建学科组,即在同一所学校不同的系科会有相同的学科组,有的高职校以学校为单位组建大学科组,一所学校同一门学科只有一个学科组织。在实践中,本文认为以系科为单位建立的学科组,就目前我市高职校的现状看弊端较多。表现为同一学科有多名组长,领军人物的学科建设责任意识淡化,同时,学科组成员随着任教系科的变化每年有所调整,影响了学科组成员的归属“”感。以组织结构中,人是最 能动 的因素,学科人员的不稳定,必然影响学科的凝聚力,影响教研的实效。(2)教研组功能定位偏离。目前许多五年制高职学校教研组担当的行政角色偏多,教研组长主要工作是布置任务,包括期中期终考试安排、课程进度安排,有些学校也将考勤、继续教育任务、年终考核评优、捐款等凡是关系教师的事务均由学科“”组布置下去。教研活动的行政工作取代了学科 教研 的本职,研究意识较欠缺,动力意识不足,很少扎实地从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很少通过教研活动发现教学问题,确立课题,探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环节,也没有精力研究如何实现教学价值的增值。(3)教研活动的指导与监督机构有待调整。高职学校一般都设有教务处和教研处,在行政管理权限上,教研组一般由教务处管理。教研处主要立足于整个学校的教学研究,如专业课程“”的改革等,但其 教研 的研究还没有通过更有效的行政管理权“”限对教研组实施有效的指导与监督,学科 教研 的成果也没有“”通过教研处来考核,造成学科 教研 方向不明,内容、形式随意,教师被动参与的局面。2. 发展机遇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为学科教研组教研实效的提高提供了发展机会。职教课程改革在专业课程中强调项目课程,文化课程领“”域在 够用 的基础上注重文化课程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的作用。这些新要求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改革为教师教研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为学科教研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为课程的规范性研究提供了指导性目标。从校级、市级、省级课程建设的要求来看,一门学科课程的建设涵盖了师资队伍的平衡发展、校本课程特色、教学电子化教案、课件等综合性的内容,必须由教师团队共同完成,建设目标明确的课程对学科教研的规范化操作有指导的作用。 二、 提高教研活动的规范性与实效性的措施 1. 明确学科教研活动的性质与功能定位学科教研活动是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思想和业务水平,提高教学技能的最基层的教学研究组织,这一性质决定教研组不能有过多的行政事务工作,而应着力开展校本教研。根据高职学科课程建设的需要,学校教研活动的功能也需要进一步更新,削弱行政事务的功能,构建学习型的学科教研组,功“”能定位应侧重于 学习型的组织 。马奎特认为: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学习性组织的显著特征是:学习不只是一种个人行为,已“经上升到组织层面。学习型教研活动的功能定位是学科 教”研 出实效的基础条件,明确了这个定位,就保障了学科教研的组织管理与建设的基本方向。2. 加强文化建设,形成具有传承性的组织形态 学科教研文化是教研活动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