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探议

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探议_第1页
1/6
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探议_第2页
2/6
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探议_第3页
3/6
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探议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服务;服务创新;提升策略摘要:文章首先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从教科研人员、教辅人员和学生三个角度分析了图书馆读者的需求,最后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策略,包括建立以读者为核心的图书馆知识导航系统、构建创新性的图书馆读者激励体系、建立交互式线上学习平台和加强图书馆读者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2-0098-02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相关理论概述1.1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以往的图书馆服务以馆藏服务为核心,馆藏数量是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主要依据。高校图书馆读者通常为本校师生或合作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局限于图书借阅、线下咨询问答等相对传统、普通的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图书馆服务内容朝着知识化方向发展,服务方式趋于多样化,图书馆发展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从以往的以 书本 为核心转变为“”“以 读者 为核心、 以人为本,一切为用户着想,为一切用户”着想 的服务理念,并由此产生了信息共享空间等新型服务模式[1]。图书馆服务从以往的封闭独立转变为沟通共享,从以传统建设为主转变为新兴网络资源拓展,从普遍化服务转变为个性化服务。目前,图书馆服务还在不断创新中,其目的在于不仅要满足用户的需要,还要超越用户的期望,并以图书馆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1.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群体的特征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群体的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读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环境下虚拟馆藏的出现、网络工具和技术在图书馆的不断应用,使传统空间、服务时间和馆员等的局限性無限缩小。图书馆受众能在家里、网吧、室外任何有网络服务的场所,在任意时间登录图书馆网站进行多种馆藏资源的利用,同时实现与图书馆员的无缝沟通与交流。网络环境的便利性也增加了图书馆受众的数量,同时在互联网不断覆盖、信息技术持续完善、馆际合作深度开展、信息服务不断向社会开放的前提下,图书馆读者数量将会持续增加。其次,用户类型呈现多样化。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群体包括教职工和学生用户,随着图书馆进一步向社会开放,还将包括一些科研人员。在这些用户群中,按照年龄划分可分为青年、中年以及老年读者;按照主体显示的模式,可分为现实用户与虚拟用户;按照用户享受服务的意图,可分为科研型、学习型以及娱乐型读者。高校图书馆是读者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载体,应按照读者类型的差异,分析总结他们的服务需求,从而更全面、合理地为读者提供服务。2 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读者需求分析 2.1 图书馆教科研人员的需求图书馆教科研人员面临着培养社会高级人才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学校在开展教学时,教科研人员不仅肩负着灌输知识的任务,同时还担当领路人的角色。在信息需求方面,教科研人员需要各自所在专业的相关信息,他们希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最新著作和学科会议。教科研人员的阅读需求与各自的专业属性紧密相连,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其需求也会出现变化,一方面他们希望能及时了解所需要的文献,另一方面他们希望图书馆能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2.2 图书馆教辅人员的需求作为学校的辅助机构,教辅部门是科研工作的保障,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单位、网络中心、图书馆和实验中心等。该类读者的阅读需求以职称评审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为主。同时,由于他们的精力与时间相对充足,因此对财经、体育、文化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信息也有一定的需求。这类读者的需求呈现出广泛化、随机化以及不确定化,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层次较浅。2.3 图书馆学生的需求高校学生是图书馆读者的核心,学生的服务需求也是图书馆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原动力。按照不同学历,学生读者可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历层次较高,对于各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较为关注,迫切希望图书馆能在论文准备和项目研究方面为他们提供各类信息,对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要求较高。本科生是图书馆学生读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探议

确认删除?